【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0 | 点击数:13752
 
 
又云:
 
梁祝泉在梁祝读书洞右。泉侧石上刻“梁祝泉”三字[7]。
 
《峄山志》中还记载了时人闫东山、陈云琴、颜崇东等在峄山为梁祝遗迹的题诗,闫东山《题梁祝洞词并序》云:
 
峄山梁祝洞见于文集者不一。……又按《广舆记》,宜兴善卷洞中,亦有祝英台读书处,究之若假若真,无须深辨,聊题一词,以俟博识者:学同生,坟同死,梁祝足千古。笑问山灵,此事见真否?至今裙屐留装,雌雄莫辨,惹争羡,騃男痴女。究无据,何为清道山边,高封义忠墓,善卷洞中,亦有读书处?要信化蝶香魂,那分南北,便江浙,总教团聚[8]。
 
陈云琴七绝《万寿宫梁祝像》云:
 
信是荣情两未终,闲花野草尽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双万寿宫[9]。
 
颜崇东五律《万寿宫梁祝像》云:
 
江陵烟水阔,此陵白云封。好事凭工手,无端绘冶容。青灯常照读,黄土尚留踪。昔日相思恨,惟余对冷松[10]。
 
三人面对梁祝遗迹,各自抒发感慨,表达自己对梁祝爱情传说的理解。尤以闫东山见解为高,在词中他赞叹梁祝对爱情的执着,并针对宜兴也有祝英台读书处指出,如果相信魂能化蝶,体会梁祝真情,就不必去探究梁祝籍贯究竟是江北还是江南,反正梁祝总是能团聚于一起的。其态度之旷达,真让当今各地那些争抢文化资源的人汗颜。
在今人编辑的文字资料中,也多有关于峄山一带流传的梁祝传说的记载。《峄山新志》中记录了《梁祝闹五宝》、《“断桥”隔断梁祝情》等传说[11]。前篇讲梁祝获得参宝,师兄、师父吃后成仙;后篇讲梁山伯送祝英台下山,祝英台屡屡暗示自己是女儿身,梁山伯却一直没有醒悟。《峄山志怪》中则记录了《梁祝读书洞》的传说,传说讲梁祝在峄山受吕洞宾之命斩杀妖怪,为民除害[12]。此外,《峄山风情轶事》[13]、《鲁南民间文学作品荟萃》等也记载流传于峄山一带的梁祝传说多则[14]。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民间口头采集的情况看,还是就文字记载而言,都能够说明在山东省济宁市存在着一个以微山县马坡乡为核心的梁祝传说圈。曲阜距离微山县马坡乡不足40公里,距梁祝传说流传极盛的峄山不到20公里,因此,曲阜有梁祝传说流传及有自然人文景观被附会到梁祝身上也就非常正常了。
 
 
济宁梁祝传说圈的存在,还只能说明梁祝传说有可能被附会于曲阜的自然人文景观,至于梁祝读书处缘何能见容于孔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陈金文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下一条: ·[陈金文]《梁祝》传说缘何不能称“第一
   相关链接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刘韵鸥]明代戏曲与宝卷中“女转男身”母题的交融与演变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王春燕]地方传说在当下的景观重建生产与文化记忆愿景
·[张柏惠]“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江苏扬州明代文昌阁大修 三层屋面重现古貌·[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
·[张润平]岷州宝卷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张勃]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周佳宁]明代冠礼的复兴·[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藏学专家:“格萨尔”研究最早始于明代·[纪德君]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之双向互动现象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