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花莲民间文学采录研习营讲义:花莲教育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主办·
講題:民間文學採錄之道
講 綱:
一、從澎湖民間文學採錄講起
二、關於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的調查
三、再談彰化縣地方傳說採錄
四、關於賴和及其〈善訟的人的故事〉的追蹤
五、說到花蓮的民間文學
六、關於大陳島移民採錄的時代意義
七、問題與討論
講者簡介:
陳益源,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
現 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兼 任: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祕書長、台灣敘事學學會常務理事、彰化縣文化局文學諮詢委員等職。
曾 獲:教育部青年研究發明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
著 作:台、港、大陸、越南出版《俗文學稀見文獻校考》等學術專著二十餘部。
研究計畫:國科會「嘉義縣地方傳說之調查與研究」等十餘項。
研究領域: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民俗學、東亞漢文學。
參考資料:〈民間文學田野調查實施策略〉
談起民間文學田野調查,是應該有一些方法,是應該有一些策略的。
如果現在要進行田野調查,但卻對那個地方不熟,對當地的耆老不熟,對當地的話題不熟,那你怎麼調查?也許你會選擇廟口,認為廟口老人最多,然而當你去到廟口,往老人多的地方靠近,他們往往立刻放下他們的棋盤閃人;你看旁邊,有個阿婆坐在那兒,你請他說個故事給你聽,她也不會輕易告訴你。所以不是你想調查就可以做調查,你一定要有所準備。
一、鍥而不捨的精神
首先,你當然應該要建立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事實上,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應該放在其他學問的追求上;對民間文學而言,無論調查或研究,有時你需要長時期的等待,等待機緣的成熟。當我唸研究所時,我就開始一方面閱讀大量的古典小說,一方面也閱讀大量的民間文學,一方面又參與越南漢文小說的編纂,有了這三面的接觸,我才從中發現有「翹傳」故事值得注意──1984年7月,廣西人李向陽在防城採錄到一則〈金仲與阿翹〉的京族民間故事,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故事長度五千字。這則故事其實源是越南詩人阮攸(1765~1820)的敘事長詩《金雲翹傳》,而阮攸的敘事長詩又改編自中國明末清初《金雲翹傳》小說。為了探求「翹傳」故事的真相,我老早就興起一個念頭,我想如果有機會去廣西的話,那我一定要去京族、一定要去澫浘島,去找當時講故事的三個老人(阮文龍、蘇維光、裴永彬),請他們重新講述〈金仲與阿翹〉的故事,因為李向陽小姐當年是把三人講述的故事揉合成一篇,這並不是記錄民間文學的好方法。
1999年5月,我終於在廣西民族學院等單位的協助下,前去防城京族三島,去了以後打聽得知蘇維光過世了,阮文龍聾了,而裴永彬則「浪跡天涯」。幾經波折,就在失望之餘,終於在阮文龍新家附近,見到了裴永彬,順利採錄到精彩的〈金仲與阿翹〉故事,並在當地官員熱情的安排下,夜間聆聽另外三位京族老人用哀怨而委婉的歌聲為我演唱。田野調查時歷經挫折時不免心生孤寂,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意外收穫,也是田野調查調迷人的所在。
這段經驗告訴我們的,正是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中間不完全是我的堅持,還有朋友的幫忙,朋友的鼓勵很重要。進行田野調查的工作,你應該培養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也許你一開始找的仲介者不能給你一個好的聯繫,你可以自己來,再另想其他辦法,當然如果你的朋友可以給你鼓勵、叮嚀著你最好不過,因為人總有某種情況底下的怠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台湾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