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 新华社发
10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如今,每到这一天,人们开展登山、赏花、扶助老人等许多有益的活动,使古老的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
我国养老服务业难迈“三道门槛”
新华网合肥10月25日专电记者日前在各地采访发现,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养老资源紧缺,服务水平低下,体制机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三道门槛”。
养老资源供求失衡
记者在武汉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政府投资兴办了13家社会福利机构,每家都存在排队等床位的情况。去年年底,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新建一栋377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引来3000多位老人报名,另一栋有46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同样是“一床难求”。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为1.69亿,养老床位约250万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不到15张,不仅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约70张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也低于有些发展中国家如罗马尼亚、巴西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20张至30张的水平。
此外,养老服务机构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办民办结构失衡。全国养老床位城镇只有50多万张,每千名城镇老人占有养老床位约10张,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从性质结构上讲,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仅以江西为例,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仅占5%,且机构规模偏小,入住老人多在50人以下。
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老人的服务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大多数民办养老院还处于投资阶段,有的靠租用的民房仓库、对闲置房屋进行改建,存在环境差、设施陈旧简陋的问题。建筑设计不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如楼梯过陡过窄,或者只有单面扶手等,且往往因缺乏资金无力改建或因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建。
另外,民办养老院的服务相对落后,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一个护理员往往服务七八个甚至十几个老人,使老人无法得到精心照料。
此外,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发展状况也很不乐观。调查显示,城市社区提供送餐服务的覆盖率仅为19.5%,能够提供上门包护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城市为55.1%,农村仅为8.2%。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少,尤其专业人才更为匮乏。
养老服务管理机制滞后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向记者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
浙江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创办的养老公寓是当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试点,但在创办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婆婆太多”,受计划经济下几十年老习惯的影响,有些部门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事,不可能社会化,怀疑企业参与这些事是“动机有问题”,因此处处设防。
一些民营养老机构还反映,国家对福利机构用地、用水用电的优惠在多数地方成了一纸空文。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扫清体制、机制障碍,按照政府与市场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思路,政府负责提供基本的养老经济保障,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既保证公益性与福利化,又促进养老市场发展。
新型居家养老成应对老龄化危机现实选择
新华网合肥10月25日专电记者日前在全国部分地区采访发现,白天到托老所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新亮点。有专家认为,从国情出发,大力推进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四两拨千斤”,是当前我国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武汉市武昌区堤东社区的日间托老中心是社区的“老年之家”。这里有棋牌室、健身房、老年食堂。20多个白发老人在打牌、下棋,还有老人在翻看报纸、聊天。75岁的王实老人对记者说,家就在附近,每天来这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记者日前在鄂赣皖及京浙沪等地采访了解到,像堤东区这种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各地兴起。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认为,过去家庭养老只是子女们的事,现在将其升华为社会化服务,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又满足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与传统文化吻合,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据了解,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目前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已经初步探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做法。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社区老年活动室5677家,建立老年康复站、老年学校、老年谈心站、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等各种老年人服务设施8000多个。全市10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建立了234家助老服务社,有2.8万助老服务员为1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新华网 综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6日 08:12:1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