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重阳节里话“敬老” 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引关注
  作者:记者 陈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7 | 点击数:7000
 


重阳节源于西汉 今称“敬老节” 新华社发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4分报道,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在这个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中,如何让我国1亿6千万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

  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又称为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今天称作“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民俗学教授萧放介绍说:“9月9日是重九,两个阳数两重,所以叫重阳,久久谐音是长久的久,久久就是使人生命长久,在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习俗在六朝就开始了,大家后来就把这个东西逐渐转化为敬老节,这是当代的一个转化。民俗里边,有重阳节办九老会,比如请九位老人一块儿来做一个宴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亿六千万以上,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00多万,老年人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在增加,如何应对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三个五年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个是很多地方建立了老龄津贴,对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开始有一些补贴了,另外个别地方开始实行养老护理津贴,第三个有一些地方开始做居家养老服务,比如重庆100个社区要做100个托老所,北京今年计划做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还有很多地区都制定了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办法。”

  王振耀同时指出,规范老龄津贴的发放,解决1800万8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900多万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照料问题是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想能不能立即在全国普及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的发放,实行按月发放,第二个措施我们要进行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数量的普查,然后把他们的照料问题放到我们的议事日程。现在这个养老床位是严重不足,养老护理员严重缺乏,全国养老床位只有256万张,缺口500多万张。所以我们希望动用民间的力量,来兴办养老机构,同时推动护理员队伍建设。”(记者 陈朴;来源:中国广播网)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6日 08:12: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丙中]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
下一条: ·[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相关链接
·[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
·[沈成嵩 刘洋]从常州金东方颐养园的实践看文化养老的走势·[纪军]上蔡重阳节调查报告
·[黄晔]试论重阳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陈鹏程]明清小说中重阳节描写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郭佳]九月九日重阳节探源·[刘晓峰]重阳节在日本
·“我们的节日﹒重阳——中国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研讨会”征稿通知·[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
·[张勃]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杨琳:《重阳》(“节日中国”书系)
·百名学者齐聚湖北探讨孝道文化·[陈秋]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谈古民居保护与古村落社区发展
·华东师大学子欢乐体验重阳节传统习俗·民俗专家称重阳最初不吉祥 为敬老应给年轻人假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