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木拱廊桥工匠黄春财向来宾现场演示技艺。(资料照片)
整体保护活态传承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研讨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的话振聋发聩。
他提出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国家已规定为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年8000元的补贴,各地要落实这一政策,确保传承人利益。”他表示,要通过建立传习所等途径,为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提供平台,鼓励其广收门徒,教徒授艺,确保该项技艺后继有人。最重要的是,应尽可能为传承人提供技艺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造桥,通过造桥实践传承技艺。”
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也是专家们热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木拱廊桥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是三位一体的,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刘杰副教授提出,应为每
一座木拱廊桥划定绝对的保护区和建筑控制地带。
“对廊桥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生存的文化生态。”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教授这样认为。郑长铃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木拱廊桥除了具有交通、驿站等实用功能,还有传统地理风水、民间信仰和娱乐聚会等民俗文化功能。只有将该项技艺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其与环境的整体性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与发展。
在研讨会上,记者遇到了木拱廊桥工匠黄春财老人的小儿子黄闽辉。这位26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近五年来,他已跟着父亲在家乡新造了3座木拱廊桥。“作为造桥世家的一员,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技艺,让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本报记者 高建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9-10-22 07:29: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