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田兆元]愚公移山:建构出来的精神与精神病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9 | 点击数:7505
 

  最近有个三十集的《愚公移山》的电视剧,又在进一步强化愚公移山的故事,有这样一段画面:有许多人在那里挖山,但寓言里面说只有三个人挖山,这很离谱,所以我看不下去。

  我们还有深入解读这个寓言的影响的必要。据说在教学中有的同学提出“搬家”之说,认为愚公挖山还不如搬家。这种“创新”的境界没有高到哪里,因为寓言不是说的这个意思。这个寓言,解读为坚忍不拔的精神是绝对没有错的,但我们还要看到:这两座山其实愚公他们子孙三人只是每人挑了一担土就完事了,山不是他们挖的,而是神仙背走的。结果是:人有一点实际行动,但完成任务却是通过幻想。于是我们发现,艰苦努力与凭空幻想竟然是这样的奇妙得结合在一起。20世纪的中国精神是这样的矛盾啊!

  有人想着勤勤恳恳,有人想着一夜暴富,实实在在的努力与飞黄腾达的幻想,这样的现实与这样的寓言互为表里!这让我们想到1958年,大家也是很辛苦,大办钢铁,但想的是超英赶美。干的不是很踏实,目标当然实现不了。这样的精神也一直传到新的世纪,我们缝制千千万万件的衬衫,硬是用血汗换来两万亿美元的储备,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可是我们也幻想我们已经崛起(其实我们最多普及了一个九年制义务教育,还穷着),幻想已经占到世界的中央,幻想中国文化已经复兴(有多少打着道德旗号的骗子啊,把中国文化糟蹋得一塌糊涂),幻想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其实这样的幻想是依赖出口,为外国人打工(就像幻想两位神仙来背走大山),我们竟然存在着对于他者的幻想,把胜利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这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后半段的表达吗?

  是不是一个勤劳的人竟然想的还是别人来拯救?这是我对于处在崩溃状态的中国经济与道德的一种感想,是不是建构那个故事的时候还是有点偏差?我们选择这个故事的时候好像没有反思过那个寓言的结尾,那个结尾是不是有毒?毒害了我们的心。当然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的空想狂的毛病,我们对于拯救者的期待症,不能怪那则寓言,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实实在在有没有做到底?我们在没有在意那个拯救者的情节的时候,无意识里面患上了幻想症?或许这是我们应该治疗的一种精神病。

  有位民俗学家在分析一个叫杰克与豆茎的故事的英美不同版本时候有很有趣的说法。英国的故事里面,杰克是个懒汉,把家里的最后的奶牛拿出去换了一颗豆子,母亲气愤得扔了它,没有想到,第二天,这颗豆子竟然长出来一根豆茎,并直达天庭。美国的故事则有所不同,这个豆子是在家里捡到的,母亲吩咐杰克去种这颗豆子,结果豆茎慢慢长起来,最后也到天上了。民俗学家说:英国故事表现出英国的没落,他们快一无所有了,却期待奇迹的发生;美国故事乃是美国人勤勤恳恳的写照,所以他们比英国富强。也许有些牵强,但我是认为,绝对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美国故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的美国人还记得这个故事吗?不然他们怎么也在幻想着暴富呢?流浪汉也会期待住到别墅里去,这真是奇迹,结果呢?当然是次贷和金融危机。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勤勉而耽于幻想,将是悲剧,不仅仅是英国,也不仅仅是美国。我们看到,充满幻想的世界正在沉沦!一起沉沦的,有美国,有欧洲,也有日本,中国是不是还要幻想可以独善其身?

  让我们挖山,不是神仙搬走,而是一担一担地自己挑走它,世界就有希望,沉沦便可挽救!愚公移山,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励志故事,把事情做到底的故事,而不是虚妄幻想故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蜥蜴残梦 2008-11-18 10:12: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巴·苏和]解读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
下一条: ·[田兆元]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关链接
·[贺照田]寻求安置精神主体的资源与道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