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节日,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当作一个假期来对待的。本来,我们的三大节日都是具有很深厚的文化价值的。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其价值勿庸置疑,民俗活动本来很丰富,但一些不当的措施及其价值的影响,春节文化已经受到很大损伤。比如前些年,春节火车票机票涨价,除了趁机捞钱不说,由于票价高收入少,硬是把许多人的春节团圆的权利剥夺了,这很可悲。还有,提倡春节外出旅游,把一个团圆的节日搞成了一个分离的节日。春节成为旅游节,春节文化还存在吗?拜年没有了,面对面的亲近没有了,或许会有一点短信什么的,这能够替代团聚吗?这不是新民俗,这是瞎胡闹。这样会使得人际情感更加疏远。春节期间,名山大川也该歇歇了,旅游经营者也该歇歇了,除了运输系统的服务,其他的旅游行业应该停止,这样才合乎环保,合乎人性,是和谐的人际与天人关系的一种体现。应该把本来属于民众家庭的节日还给民众,也使得春节文化得以传承。
我们再看“五一”长假,是不是休息就是劳动者所唯一需要的?除了旅游,我们到底有多少属于劳动者的活动?表彰劳动者,这是应该的,普通劳动者有什么可以参与的习俗?五一长假有没有一项成为民俗的东西?有没有一项民俗活动去负载文化价值呢?我们想过去做一项具有认同感,大家都广泛参与的活动没有?可以说没有。
“十一”长假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它是我们的国庆节,这是我们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树立民族自信的核心节日资源,我们该为了这个节日的庆典编制怎样的仪式活动?我们过这个节日应该培育哪些核心文化价值?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神圣的国庆节,并没有多少国民所认同的民俗活动,除了外出旅游,就人们主要就是购物,或者睡大觉。节日变成一个休假日,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十一”长假吗?
与此同时,本来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与民俗活动的一些节日,又由于缺少假日的支撑,使得民俗活动受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现在有许多学者提出这些传统节日要放假,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放假不是休假的意思,而是要人们去从事节日的民俗活动,以继承文化传统。从事民俗文化活动的假日,才是节日,否则就只是一个休息日。这些日子的活动一般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假如你不是去从事这些民俗事项,你将被谴责。比如春节的假期,腊月三十除夕夜不团聚,初一不去给父母拜年,这是不能被社会容忍的。节日文化一定要假日来支撑负载。社会必须保障这些有价值的节俗不会因为时间限制而受到影响,因风顺俗,社会管理必须为节俗发展留下空间。
现在我们由于把拉动内需作为节日的主要动机,把旅游与购物消费当作假日经济的主要目标,文化意义基本未予考虑,或者考虑有限。我们会在长假期间看到每天的报告,这个报告主要是交通信息,门票信息,销售信息。我们注意到一些景区有些民俗活动的展演,但是这样的表演性的民俗不是真实的生活习俗和实在庆典。这与真实的节日民俗中广大民众的参与是两回事。这些都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真正的节日民俗是社区的民俗活动,如果没有社区身边的民俗活动,社会认同,价值认同都是一句空话。现在的节日,由于社区缺位,结果是:旅行者在路上劳累拥挤,疲惫不堪,而在家的社区里,孤独冷清,无聊寂寞。由于外出者增加,不少的城镇的商品销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有的只好在节日间关门歇业。节日期间销售增加是肯定的,但是,转移出去的销售计算了,减少的部分不去计算,假日旅游经济到底有多大贡献还值得深入讨论。更重要的是,节日本来就不是为经济而设的,它是为了文化传统设置的,如果不在节日里,弘扬一种文化价值,我们就违背了节日的初衷。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蜥蜴残梦 2007-10-08 15:06:42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