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廟是指過去曾經有過的寺廟道觀和其他神廟設施,因種種原因殘破或者毀夷,現僅留下的部分遺迹。殘廟信仰是指人們對這些殘剩的遺迹的信仰和朝拜,殘廟信仰古已有之,它是信仰民俗的現實表現形式之一。
【關鍵字】殘廟信仰 聖地 神像意義 鄉賢遺忘
上海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有著豐富的佛寺道觀以及各式地方神廟,據統計,其數在兩千所以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上個世紀,特別是上個世紀後期以來,這些神廟大多數毀壞或殘破,上個世紀後期恢復的總數不過百所,這些主要是體制內承認的正統的佛寺道觀,民間神廟則很少得到恢復重建。由於人口成倍數增長,而神廟十倍數減少,那些殘廟遺迹被信仰便十分正常。這些殘廟信仰爲我們理解信仰民俗提供了思考的入口。
一,上海地區殘廟信仰的若干個案
1,閔行華村殘廟信仰。華村廟位元於今閔行地區的虹梅路顧戴路的原華二村的地域之上,建於距今大約300年前,是一座兩進的地方神廟,供奉著出堂城隍和坐堂城隍,內有一大顆銀杏。其他還有觀音,十殿閻王和楊老爺等,神靈卸啵侵苓叾吮5囊粋€宗教中心,香火旺盛。解放後該廟被取締,建築在文革期間毀夷。粉碎“四人幫”以後,信仰開始復興,信性谠瓉淼呐f址上開始燒香,2000年以來,三次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神廟設施,由於認識方面的原因,三次建築都被有關部門強行拆除。信卸啻蔚洁l、區和市有關部門請願,要求恢復華村廟,但都沒有結果。請願人數每次達300之小TS多人表示要用生命捍衛神廟,並對有關部門表示強烈不滿。他們在初一,十五,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等重要節日依然到舊址上燒香,據香頭統計,一次最多達2300多人,平常都在數百人以上。燒香時間從晚上12點到第二天8點左右。整個華村廟舊址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如今該地區已經被徹底城市化了,屬於古美街道管理,這樣一個鄉村的宗教中心及其信斜闳谌肓顺鞘校_始向年輕一代和外來者蔓延。前幾年,房産公司和街道管理者在原來的廟址上裝上鐵柵欄,裏面修建成休閒設施。但是,馬路上的人行道上,人們依然在此燃燭焚香燒紙。
該例討論:遺址的價值,神像消失後信仰物件的朦朧與漂移,樹神問題
2,七寶殘廟信仰。七寶地區恢復了一座七寶教寺,但是,在離教寺百米開外處的一座神廟舊址的一堵牆邊,香火要卻比新教寺旺盛。許多人也到新七寶教寺燒香,但卻先在老寺遺址上磕頭,不少人就在舊廟遺址上燒香完畢後就回家了,不再到新七寶教寺上去。這樣的規律,應該是我們對信仰管理必須注意到和認識到的。七寶殘廟處只好修了一堵牆,防止人們燒紙燒壞了一顆古樹。
該例討論:在新舊之間,舊址的獨特優勢,樹神。
3,嵩澤的假山廟殘廟信仰。假山廟,原來祭祀鄉賢袁山崧,袁山崧寫作《宜都記》,爲酈道元引用。該地區爲一三面環水的半島,是上海文明的發祥地,所謂崧澤文化即指該地的發掘的古文化。袁山崧廟因爲建在假山上,因此稱假山廟。人們現在在臨河的一道牆壁上搭出了小棚,置焚香池,即爲祭祀場所。初一十五,熱鬧非凡。
該例討論:殘廟的部分重建,傳統的延續及其變異,鄉賢的遺忘。
4,龍頭村三官堂殘廟信仰。該村所臨櫻桃河邊,曾經有一三官堂,供奉天地水三官,並一鄉賢孟相(擬音)。廟前曾經有顆四人合抱的大銀杏。該廟已毀,現爲農田。大樹被砍伐。有人立一小棚,少數人天天燒香。
該例討論:鄉賢信仰的遺忘,樹神,重建衝動。
二,上海殘廟信仰引出的相關範疇及其意義
殘廟信仰有多方面的意義,本文只是就這種信仰來討論與信仰民俗相關的部分重要的問題。
1, 聖地概念
上海地區殘廟信仰體現處聖地的意義。聖地即曾經是神靈所在之地,即使神廟毀夷,神
像消失,該地依然被認爲具有靈性。因此,曾經作爲神廟的位址具有非同尋常的靈性,是信仰的物件。聖地的存在與信械木S護有關。聖地的消失是可能的,那不是廟宇摧毀,而是信羞z忘。以上數處殘廟遺址可以視爲聖地靈性信仰,他們信仰的實際上是聖地。因爲多數人已經不知該地神靈爲誰。
2, 神像意義
以上數處原神像基本不存,信形锛:垙R信仰讓我們思考廟宇神像的意義。神像
可以使物件恒定,具有維護傳說,保存文化的意義。四所殘廟都有豐富傳說,但多數信胁恢瑢端艉紊瘢闹忻悦!I裣裣硇叛龅某橄蠡M瑫r,由於部分信须S機帶來一些新的神像和雕像臨時供奉,使得信仰物件悄悄轉移。信仰因爲神像改變而漂移。
3, 鄉賢遺忘
殘廟信仰不是過去信仰的原樣恢復,畫像、塑像毀夷後,傳說趨近消失,導致鄉賢信仰
本質喪失。鄉賢遺忘的結果導致信仰多元化的消失。
4, 神樹問題
各神廟原來都有數人合抱的古銀杏,古銀杏成爲寺廟的標識。在廟毀樹存時,樹是廟的化身。當大樹被伐或者枯死時,信写蠖啾瘋傧闼托小S伸渡裣窠ㄔO容易,而大樹成長困難,失去了樹的依憑幾處殘廟漸漸忘卻神樹的意義。新廟建設大多不重視樹的價值。樹神信仰歷史悠久,難道會在這一世紀消失?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瀕危遺産。
聖地,神像,鄉賢遺忘與神樹,是我們通過殘廟信仰和理解一般信仰的幾個重要範疇。這幾個範疇,具有深刻的學術意義與現實意義。
殘廟信仰,雖然體現信仰的復興,但更是體現信仰本身的殘缺。
【作者資訊】 田兆元,通信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郵編200062
文章来源:蜥蜴残梦 2007-04-26 16:16:1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