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日饮食
酿造、饮用重阳酒、吃重阳糕,是重阳节最有特色的饮食习俗。
(一) 重阳酒
酒在重阳节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地来分,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重阳节酿酒,一是重阳节饮酒。重阳节所饮之酒又分饮菊花酒和饮茱萸酒。
“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酿酒是重阳节重要的习俗,普遍流行于我国许多地方。在广西宾阳,人们炊糯米饭以酿酒。在贵州平坝,人家捣粢粑制糯米甜酒。在河北无极,人们酿黍酒。在四川定远,人们于重阳节采茱萸酿重阳酒,认为以茱萸酿成的重阳酒味道最醇浓。重阳这天所酿之酒通常称为“重阳酒”,河北南皮一带也将新酿黍酒称作“菊花酒”。俗以为这天酿的酒味道好,不仅比平时酿造的甘美,而且能够长久贮存而不变味。重阳节所酿之酒多在过年时享用,或是到来年的重阳节饮用。
当代由于酿酒工业的发达,这种重阳节自家造酒的习俗也成为往事, 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如四川彭山一带,蒸“重阳酒”还依然存在。
重阳节饮酒,最常见的是饮用菊花酒。菊花酒,乃将菊花置于酒中泡制而成。俗信饮用菊花酒可以除疾疫,延年益寿。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欢在门外,称为“辞青”,意思是告别秋天。
除了菊花酒外,人们还用茱萸泛酒饮用,称为茱萸酒。河南正阳的人们这天登高赏菊,饮茱萸酒以避灾。在福建大田,人们蒸粟糕,饮茱萸酒,登高以避恶。在霞浦,还有茱萸会。人们置办酒席,饮用茱萸酒,每桌酒席花费甚多而人们颇不在意。
(二) 重阳糕
重阳糕是全国性的节日食品,但是各地重阳糕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又有所不同。北方多以面粉做糕,南方多以米粉做糕。
在吉林,重阳糕名“菊花糕”,或九花糕”。其做法是,以面和糖酥为饼,做成多层,又在饼上面贴菊叶,每层则夹以果仁、山楂、葡萄、青梅等。河北遵化的重阳糕以麦子面粉蒸成,叫做“花糕”,其做法是先做面饼九级,以次合尖,而成宝塔形状,然后镶嵌大枣和栗子于级缝中。在天津,也蒸花糕,以麦粉为糕,将枣、、栗、糖、果等安上面,蒸熟即成。上河南祥符的“节节花糕”与此相类。在郑州一带,重阳糕用粟粉和糯米拌蜜蒸成,铺以枣泥,标以彩旗,既好吃又好看。
江南一带的重阳糕多是米糕。在江苏太仓,人们将粉染成红黄相间作重阳糕,在阜宁,则剪五色纸作小旗插于糕上。另据民国十九年(1930)江苏《相城小志》载:“吕公忌九日,天明以片糕置小儿女头额,祝曰万事俱高,此糕之所由来也。曰重阳糕。”
在浙江青田,家家吃九层糕。九层糕的制作方法是:把早米泡水磨细,和以黄柏,再用米水去煮,层层相叠,叠至九层,称为“九层糕”。在永嘉,人们用粉糕作出人物和花卉的形状等送给儿童,称为“登糕”。湖南沅陵,用米粉为糍,和饧蒸之,也叫“重阳糕”。在福建霞浦,九日,民间用米蒸糕,和以红糖的叫甜糕;调以盐肉的叫咸糕,俗皆称为重阳糕。亲戚互相馈遗。
“重阳糕”可以在集市上买到。江西南昌市面上卖薄片糕,上面插小旗。江苏清河的糕上则有两只面羊,以示“重阳”之意。安徽芜湖,食品店制糍糕,以五色纸作小旗竖于上,小儿竞市之。
重阳糕之外,一些地方还有裹粽子食用的习俗。浙江建德以箬竹叶裹秫米为粽子馈赠亲友,称为“重阳粽”。在宁海,人们制牡丹糕、方粽。贵州黎平以桐油树叶包糯米面,称为“重阳粑”,实际上也是一种粽子。
除了重阳糕、重阳粽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惯。在江苏吴江,用糯米和赤小豆作饭祭祀灶神,称为“慈团”,当地谚语说:“九月九,新米有,糖慈团,擂石臼”。又在浙江分水,人们做“麻糍”,称为“重阳糍”,相互赠送。在贵州玉屏,用豆粉做糍饼;又在开阳,人们以糯米为糕若鸽卵大,拌于大豆和盐或糖之末,叫做“牛打滚”。广西同正,各家蒸糯饭,并以绿豆或乌榄、栗子拌之,谓之“豆饭”。在武宣,人们取槐花或黄饭花与米一起煮黄饭。又在桂平,则以糯及芝麻、花生粉为饭。
河北南宫在重阳节这天吃饺子,山东冠县则吃馄饨,或者设酒菜。天津居民多喜吃羊肉火锅。在河南正阳,俗以重阳节这天为柿生日,人们都要吃柿子。安徽和州这天人们吃螃蟹,为持鏊会。所以这天市面上螃蟹价格十分高昂。在江苏阜宁,店铺宴司务也必用蟹。福建诏安一带,这天家家食芋。广东新会的人们则吃芝麻糖,称为“结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张勃的星空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