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神谕浅析
  作者:富育光/孟慧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7 | 点击数:22835
 
 
神谕的存放
 
神谕的保管与存放主要是指对神谕保存者而言。神谕是满萨的精神支柱,如同氏族魂,整个氏族不论是穆昆还是萨满视神谕如眼睛,千匹马可失,唯神谕不可失。神谕的卫护是最重要而神圣的责任,氏族男女老幼皆知。
在满族家,西炕上方为放神匣的地方,匣里恭放有萨满神器神幔与神谕。西墙为上,任何别的地方不可放神匣,也不许别物占神匣应踞的方向。还在游猎时期神匣是挂在东方的,东方是太阳出升地,光明而温暖,因此满族先世同北亚、东北亚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崇东。后来满族绝大多数部落先世以农为生,建起了一个个定居村屯。这些居址的房舍多依山傍水,东南向河水,西北靠山峦。太阳日照南、西较长,西北风也常被山峰遮挡,而东面开阔,清冷风直入,因此西屋暖合,东屋寒冷。老人为一家之长,长者为尊,所以老人住西屋,祖先神灵也只能和老人在一起,这便是西屋的西墙神匣。外挂东与室内踞西均为取光明,温暖处敬神之意。祭器祭品长伴神匣,各姓神匣形状不等,做法不一,神匣所放物件也不尽相同。神谕存放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部落社会游猎为生之时,神谕由老萨满携带,长年放老萨满身边,如氏族住处分敞,便另设神位摆放神谕,电由分支中的老萨满专门看护,凡族中起乱,必先持握神谕,先将携谕者控制住,方可号令族众。随着定居渐成趋势,各部在自己的居住区内先后建立了存放神谕的固定场所,这便是“堂子”。清史中言努尔哈赤初兴时建州部有堂子,并举凡军政大事均去拜谒,其实除建州部外,他部也多有堂子。根据各部口传,存放神像、神本多称为“挡色”、“堂涩”。各部堂子有自己的徽号:一般是插氏族标帜,有插鹰、虎、蛇、蟒各类动物旗帜者。此地不但外人不准去,就是普通族人平时也不能进入,只有萨满和穆昆达可入,这里是祭祀重地:平时族中也有老人在此清扫、摆供。满族各部统一后,部落社会组织制度被瓦解,各族系居处日渐分散,神谕便从堂子随着萨满进入各家各户。满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地域村寨居住形式至今仍未彻底消失,相反仍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存在,因此神谕的存放虽进入个体族户,仍具有部落社会性质。满族各家大祭均祭本族世代相传的古老神匣。祭前萨满和穆昆要到前一祭祀之家,恭迎神匣到今祭之家。不管族中祭祀几经循环,由本族萨满珍藏神谕则世代不变。
在现今满族诸姓中仍然遵循关于神匣禁忌的族规:人们不能戴狗皮帽子进西屋;妇女儿童不得坐西墙下,家里有重病人时,要将神谕遮上;常人不许碰神匣,只有主祭萨满才行,小萨满也不准摸碰;书写神本子的人必须是家里人口齐全者,写期不得同房,写时必嗽口、净手,写完时所有废纸稿必须销毁;请神谕时必须烧年期香、磕头,萨满必须说明为什么要请下神谕,等等。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人们对神谕的恭敬和虔诚,也表明了至今神谕仍有它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
通过神谕形态、内容、产生及保存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满族神谕是极为古老的萨满教信仰核心,它产生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延续至今,始终以维系血缘群体利益和关系为功能基础,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它的内容和社会作用尽管变化缓慢,但毕竟融进与历史进程一致的因素,因此既有稳定的传承性,也有为我所用的调节机能,生命力十分顽强。满族神渝内容丰富,英雄主义色彩浓郁,生活情趣和经验多彩多姿,不仅有文化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不失为光艳奇美的珍品、古宝。从而证明,原始信仰在人类漫长的生存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满族神谕的产生和传承说明,精神文化不仅紧紧依赖物质生活得到自身丰富的内涵,还有自身运动的规则,这后一种运动过程中的产品,同样是构成其内涵的基因,神谕体现的萨满教信仰正是相续不断的创造和传承的结晶。
原文刊于《北方民族》1989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璇如]神秘萨满世界的新探索
下一条: ·[石文尧]吉林省九台市萨满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敬文沙龙|色音:中国萨满信仰研究百年历程·[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