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谕是满族萨满教精神核心,是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是萨满教世界观的概括展示。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萨满教的实质,没有它就无法认识萨满教。当然神谕不是满族独有的事物,在信仰萨满教的诸民族中,神谕是个普遍现象,遗憾的是,对于它的调查和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满族的神谕在诸萨满教信仰群体中富于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对它的疏理、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萨满教神谕这一重要的普遍现象的理解和研究,同时我们可以充分认识满族神谕自身的文化价值。毫不夸张地说,满族神谕是满族萨满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广阔、深远。
满族神谕形态
神谕,满语称渥车库乌勒奔,意为神龛上的传说,自有文字记载神谕以来常称之为特合本予。特合,满语,书意,本子即汉语,这是一个满汉语合璧词汇,意为神本子,也称神谕、古谕。
诸多萨满教信仰族体的宗教观念不是靠文字固定下来的经文世代相传的,而是口耳相传,亦可谓之口喻经文。我国北方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至今仍承袭这一萨满教古老传统。满族最初的萨满教神谕同许多民族一样亦为口碑,该传统十分绵长,直至今日仍依稀可见。伪满洲国时,富希陆是黑河地区一农村教员,他热爱民族文化,同本族萨满结成至交,长期聆听萨满讲述神谕,并熟记于心。据他回忆,该族萨满居室的墙壁上凹陷许多处,在这些窟窿中摆放着大小、形状、数目不等的石头,无论祭祀时还是平时向他秘密讲授,总是要摆弄石头,每一窟眼中的石头都代表着一段宗教故事或规法,这些只有老萨满自己清楚,他摆一堆石头,讲一套故事,有长有短,至死还有一些石头没摆,自然它们包含的故事等也被带走了。富希陆曾表示要将他讲的东西记下来,萨满不准,他认为口传是古法,是神规,神知道被人笔录是要犯怒的。该萨满去世前将所有石头送到河里,在满族这种仪式只有最神圣的神器、神品、神具才有权这样做,可见这些石头多么神圣。黑龙江宁安地区满族诸姓所祀神的故事,多出自各姓萨满口传,许多故事只有德高望重的老萨满知道,不对外渲泄,也不对本族一般成员,特别是妇女和小孩讲述,故事具有保密性,老萨满只有在很窄的范围内传讲,如向老穆昆(族长)讲,向自己喜欢、器重的年轻萨满弟子讲,另外讲述时还须行严格的宗教礼节,恪守戒规。曾作过萨满的傅英仁积几十年搜集成果,出版了《满族神话故事》,其中多为宁安地方满族各姓神谕口碑。
口传神谕是满族神谕的最初形态,这种形态相沿形成神谕传承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种,然而它不是满族神谕的唯一形态,它另一种主要形态是文字本传,这些神本子存在于各地诸姓满族之中,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已具文化传统,是满族最有代表性的神谕之发展形态。
根据调查,满族较早的神谕本子当在乾隆朝,它们是在黑龙江省边远偏僻地区被发掘的,其中多记载宗教祭祀规程,该时期神本为数不多。雍咸以后至光绪神本大增,特别是民国年间更加繁盛。究其根源头绪众多,其中满汉长期共同生活,满语渐弃是重要原因。满族神谕均以满语口传,在萨满教顽强的传统中,以满语请神、颂神是一强大支柱,时至今日,凡满族家祭、野祭无不以满语祝祀。然而在满语日衰的形势下,为了保持宗教传统的纯洁,人们创造了记录神谕的满语神本子,并由各族姓权威的文化人萨满世代相承。现所见满语神本有以满文书者,也有以汉字标音代替字音者,也有满文句后释以汉意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满族神本子是萨满教信仰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冲击后,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求生途径。不言而谕,满族神本源于满语口传神谕,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追溯起来,这些神谕在满族各姓还处在部落社会时就有流传,至今不乏历经四、五百年的传世之作。仅就神本录者而言,也不乏一、二百年,或几十年的传本,难怪满族群众将神本亦视为神圣传统,视为祖宗和神灵确立的神书、经典,对其崇奉、持戒、热衷、膜拜。神本子是口传神谕的发展形态,是它的高级形式。神本子的出现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乾隆朝颁行的《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促进了满族诸姓祭祀的规范化、庙堂化,神本子不仅在传承形式上呼应了这一民族宗教法典,而且所载内容也与其适应,成为乾隆后形成的满族萨满教家祭面貌和传统的重要根基。
如果以为满族的神本子等同于神谕那就失之偏颇了。事实上,就人们遵从的行为方面,如祭仪、祭种、祭时、祭器、禁忌、卜择等,神本子的记述是较详尽的,而在人们的精神信仰方面,神本记载极为简约,它只是萨满讲述宗教观念的一个依据,一个备忘录,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东西。因此只看神本子的记载,不听萨满讲述,便很难见庐山真面目。比如神谕中多有创世神话、祖先来历的故事等,长者千言万语,内容复杂、语言生动,如果将它们全汇于神本之中,卷帙浩繁且不论,强记硬背一字不更者恐天下难寻,书面传承的局限性不言自明。满族神谕中的口碑传统并未因有神本相助而消失,而是有效地利用了书写形式对记忆的提酮、规范作用,坚持和提高了口承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权威性。各族姓都敬重、爱戴精通民族文化的萨满,他们不仅通晓神事神规,而且有金子般的嘴、惊人的记忆力,能讲述儿天几夜。神本子只是萨满的助手或工具,如果老萨满讲得多,其弟子记得牢,那么传下的族系文化就丰富,反之,即使神本保留下来,萨满去世后,人们对其中神谕仍不得要领,以至年久淹没。一般来说萨满去世时要带走他的神本,萨满没了,神本也失去,我们在萨满墓葬中发掘了一些神本便是很好的证明,同时也证明了,满族宗教观念主要依赖口碑传承,由于萨满个人作用和族体现实关系、利益,直接影响这种传承,因此满族各姓的神谕口碑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的。当然我们不排除萨满神本也被世代相传这一事实,特别是越往后这种现象越多,乃至成为满族萨满教的一种特殊传统表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