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吴松林]《红楼梦》满族风俗研究之我见
  作者:吴松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3 | 点击数:10765
 

 

从民族习俗色彩饱和度上看,张丹(2002)代表了多数人的观点:清朝统治者极力阻止满族接纳汉族文化习俗,但是跨文化交流的渗透是无法阻止的,即使皇室家族极力排汉,他们自己也在也潜移默化地吸收汉俗。骑射、服饰、满文等的满族文化特征,在长期与汉族共同生活中开始减弱,“出现具有汉族文化的明显趋势。对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忘却和抛弃,加剧了汉文化对满族语言文化的冲击”。早在皇太极看到八旗子弟荒废骑射,沉溺于花天酒地的时候,他就三令五申地说:“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不时亲弓矢,惟耽宴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疏旷,武备何由得习乎!”“其心之忧溢于言表。”然而,经过百年同化和蚕食,满族在“斩棘劈荆、断草开荒、渔猎农耕中”创造的“比东北秀美山川更丰富多彩的习俗”,其特色文化逐渐地黯淡了。满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这是多数普通中国人目前所下的结论,换句话说,满族只是个符号了。有些观点却认为,民族存在取决于民族意识。栾凡(2005)认为:“民族意识是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生存、交往、发展及其特点的一种社会群体意识,是人们对自己归属某个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是本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差异的认知结果与体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通过分析清代高层统治者,他的结论是:在乾隆看来,对汉文化的造诣达到较高的层次,并不能作为汉化的标志,只要保持强烈的民族意识,顽强地维护本民族个性,就能抵制汉文化的侵蚀。乾隆时期所实行的既超脱又驾驭的民族政策,就是乾隆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扎拉嘎的观点更为直接,他说:“清代的中国文化既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又是由满族文化为重要导向的文化。经过清代的融合过程,满汉两个民族不仅同时使用汉语,而且在文化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了更多共同的因素”。这就把和而不同这个概念又提了出来。《红楼梦》作为文化交叉互动的产物,在准确刻录了部分典型的满族习俗的同时,也摄取了大量光艳的汉文化色彩,因此推出了这部满汉相间、明暗杂糅的力著。
在民族习俗的完整性方面,最先要界定的是风俗习惯这个概念。余梓东(2006)的定义是“一个特定民族在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风尚和习俗。”。简言之,风俗习惯也就是民俗。黄宗汉(1998)有言道:“民俗内容丰富,举凡平民百姓的信仰崇拜、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习俗、娱乐演唱等等均可列入,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故也有称之为民俗文化的”。如果把民俗的外延成分缩小,盖之以“满族”这个族属,也就形成了“满族民俗”这个次级生成术语。一旦这个次级术语继续嫁接给《红楼梦》,也就成了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的三级层次。倪旭前(2003)是这样总计《红楼梦》的民俗的:“古典经学、史学、诸子哲学、散文、骈文、诗赋词曲、书法绘画、平话戏文、诗谜酒令、八股对联、儒佛道教、礼节仪式、星相医卜、饮食服装以及各种风俗习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显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之前,刘厚生先生(2001)在概括评价《红楼梦》总体民族特征时说,它“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体现了满汉融合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胡文彬(1998)总结《红楼梦》民俗时焦距调得更具体一些:“前80回的民俗事象与后40回民俗事象的比较,小说中民俗描写与女性人物的关系,民俗事象情趣雅俗等等,都可以概括出一些特点来”。
《红楼梦》学术研究的时空跨度是膨胀性的,其边际即使是职业性著名红学家也有步履难及的时候;满族文化是庞大的,大到浩如烟海的程度,海量的文献由于文字的湮灭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了文化秋风中的满地静叶;满族文化框架下的满族风俗研究是璀璨民族群星里夺目的明珠,当代东北民俗文化之所以红遍全国,正是这种民俗活跃因子生生不息的呼唤;《红楼梦》满族风俗研究是散金落玉式的,百年学术和万里学人的闪光智慧需要构架起一幢自成体系的四合院,让每个房间都能撑起出别具特色的窗子,散发出白山黑水的雄浑的质朴。
 
2 主要研究内容
 
周汝昌(1989)说:“汉学中出现了三大显学:一曰‘甲骨学’,二曰‘敦煌学’,三曰‘红学’。”这种誉美之辞不是空穴来风,作为显学,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红楼梦》的满族风俗研究这个课题放在以民族学为主体的这个一级学科下进行关照和审视,透过时空向人们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研究的内容建议涵盖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绪论,首先指出,从《红楼梦》里反向准确还原满族独具特色的饮食、嫁娶、起居、服饰、娱乐游艺等标志性风俗,是继承和弘扬中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其次是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继而阐明研究方法,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二是阐述满族族群意识,界定满族族群意识的内涵和特征,从历时角度分析作者曹雪芹的谱系衍变,得出曹雪芹满族族群认同意识的取向,证明《红楼梦》是能够代表满族文化的不朽作品。三是从满族生计方式这个角度证明满族家庭是靠什么生活的,怎么生活的。支持研究有以下几点,即满族家庭的经济结构;满族家庭的收入来源;满族家政管理,其中详细论述家族结构、经济管理范式、女性地位、劳役用工;满族衣食住行,本节分别详细描述各自风俗特征,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四是从满族人生礼俗这个角度切入独具特色的满族风俗。支持研究的支点包括三个方面,即婚姻礼俗,论述满族早期的婚姻制度和满族婚娶程式;生育礼俗,列举满族的生育观念、分娩与月房、婴儿祝吉礼,之后是生理之外决定意识的培育观,也就是儿童的教育,教育作为满族的意识形态决定着满族的生存方式;丧葬礼俗,阐释丧葬观和丧葬程序。研究从生命起止的线性出发,透视出满族自然人生。五是从满族社会生活礼俗这个角度具体阐述满族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支持研究的包括旗人心理特征、旗人语言、人际礼仪、岁时节庆、寿辰特征、游艺娱乐等。通过满族人日常行为举止来说明这个民族和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进而证明满族是独立存在的群体。六是从满族信仰民俗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主宰本民族精神领域的信仰特质。支持研究的包括满族神话传说、萨满教的影响、家族祭祀、物象(花草、杨柳、山石)崇拜等四个部分。
通过上述六个不同角度,层层论述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而《红楼梦》则是承载和传达这种风俗的主体媒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云英]从《红楼梦》谈满族服饰
下一条: ·[富育光]北方冰雪文化述考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鞠熙]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李明洁]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