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陈岗龙]1996—1997史诗研究概述
  作者:陈岗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8-13 | 点击数:12547
 

  四、伊玛堪的研究

  1996—1997年,孟慧英对赫哲族的伊玛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的《萨满英雄之歌——伊玛堪研究》〔16〕可以说是近年来伊玛堪研究的最成熟的果实。

  全书共约27万字,分五章详细论述了伊玛堪研究的重要命题。第一章“伊玛堪概述”比较全面介绍了研究对象,尤其详细介绍伊玛堪艺人的个人资料及其演唱的文本,并且通过对30年代民族学家凌纯声先生所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的伊玛堪作品和80年代采录的伊玛堪资料的比较,考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伊玛堪流传变异的基本面貌。这种对研究对象及资料的科学和动态的把握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打好了扎实的基础。第二章“伊玛堪与英雄时代”中作者对英雄史诗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尤其对维柯英雄史诗与英雄时代论说的阐释成为她研究伊玛堪所具备的史诗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最主要的理论支柱。第三章“伊玛堪的艺术表现”依次谈及伊玛堪的情节、人物形象、唱段和语言艺术。其中,运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和结构主义 方法 对伊玛堪作品的情节类型及叙事结构进行了归纳,揭示出所有伊玛堪作品结构序列的重复性和主题的单纯、有限、统一。关于伊玛堪韵散文结合形式,对于 目前 多数学者持有的“讲的方式同情节发展有关,唱的方式同抒情有关”的观点,作者并没有作理论思辩,而从基本材料的梳理入手,用具体唱境的研究回答了问题。这种史诗演唱形式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伊玛堪,对《格萨尔》、蒙古史诗尤其是蒙古的本子故事的探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四章“伊玛堪解读”和第五章“伊玛堪的符号解释”是本书的精粹部分,是作者在伊玛堪研究上超过前人的地方所在。两章中,作者基于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萨满神话和萨满教的考察,系统阐释了伊玛堪的深层寓意和各种符号,对伊玛堪的宗教和文化内涵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如书名所说的那样,孟慧英对伊玛堪的萨满文化内涵的挖掘淋漓尽致,同时又用史诗理论观照着伊玛堪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因此可以说,作者对英雄史诗经典理论特别是维柯的理解和阐释为全书构筑了理论廓架,而作者长年对萨满教尤其是萨满仪式的考察研究为揭开伊玛堪深层内涵提供了可操作的探究范式。

  五、南方民族英雄史诗的研究

  在我国的史诗研究传统中,以往对南方民族史诗的研究偏重在创世(神话)史诗的探讨上。1996—1997年,学者们开始关注南方民族英雄史诗。刘亚湖(雅琥)先生的文章《神奇瑰丽的南方英雄史诗》〔17〕简要而系统探讨了南方英雄史诗的整体,指出:“南方英雄史诗大都反映民族先民从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这时期,南方各民族发展史上出现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随着私有观念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一些民族先民经历了频繁而残酷的掠夺战争,经历了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建立统一的地方政权的过程;二是随着中央封建王朝的向南扩展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一些民族先民进行过多次顽强的抵抗,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起义。这些英雄和事迹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歌手的创编、加工、整理,逐渐形成为各种类型的英雄史诗。据此,南方英雄史诗包括反映古代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和反映古代氏族、部落首领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还进一步论述了南方英雄史诗的艺术风格等诸方面的问题。

  巴莫曲布嫫的《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初探》〔18〕可谓南方民族史诗个案研究的上乘之作。巴莫指出,《铜鼓王》是彝族先民部落纷争、反抗异族侵掠、部族迁徙发展的艺术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的中间结合形态。巴莫结合彝族原生宗教生动具体的仪式民俗的考察和经籍化(口碑经)的史诗文本的解读,提出:“史诗文本是彝族原生宗教仪式的符号载体和外衣,以其最初的审美魅力,负载并装饰了仪式,使仪式实现了其宗教的、实用的目的;同时,仪式又作为经籍、史诗文本的寄生和内涵,凭着它的功利目的驱使,有力地刺激并促进了祭词向长篇叙事歌的发展。”文章在文学与宗教、诗歌与仪式的交相对照中详细考察了彝族宗教祭祀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铜鼓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形成并流传的民俗文化机制、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文化价值,得出结论认为,以历代“铜鼓王”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和以铜鼓掠夺者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斗争为基调的史诗《铜鼓王》大体上反映了西汉至唐宋前后彝族罗罗支系随同铜鼓而迁徙的历史图景。史诗以“托梦神授”的方式叙唱了铜鼓发明的秘密,但却相当真实地再现了彝族铜鼓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轨迹:陶釜(土锅)→铜釜(铜锅)→铜鼓(乐器)。

  郎樱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比较研究》〔19〕中提出:“南方具有英雄史诗的民族,如羌族、纳西族、彝族原来并不是南方民族,他们是从西北部地区迁徙到南方的,其先民曾长期生活于西北地域,追溯这些民族的族源,也属北方系的民族系统。严格地说,他们的英雄史诗也应划归在我国北方英雄史诗带之内。”据此,南方英雄史诗与北方各民族英雄史诗之间的进一步深入的比较将会是今后饶有兴趣的课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下一条: ·[巴·苏和]古老的文学经典,当代的理论阐释
   相关链接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
·[夏循礼]中国传统卫生防疫民俗本草概述·[谈楚儿]鹤城花炮会概述与特征价值探析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席建立]简析江南运河岸少儿游戏之蜕变
·[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徐冰]从田野走向学术殿堂——20世纪民间小戏研究述略
·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朝戈金:创立中国史诗研究新范式·罗杨:呼唤史诗研究的中国学派
·[王焰安]南朝民间情歌记录情况概述·[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胡阳全]近年国内白族研究概述·[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
·[刘锡诚]十九世纪俄国古典作家的民间文学观概述·[吴刚]国际史诗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