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浙江开化中秋舞草龙习俗与开化中秋论坛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1 | 点击数:10728
 

  与会者达成宣言如下:

保护中秋节•开化倡议

  2009年的中秋节,喜逢新中国建立60周年。欢庆丰收,欢度国庆,成为今年中秋节的主题;家庭团圆,民族团结,成为今年中秋节的共同愿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充满喜庆热烈的气氛,赋予了今年中秋节不一般的意义,不一般的情怀。

  追溯历史可知,中秋节习俗主要是在各自家庭举行的团聚,也有饮酒、赏月、赋诗等小规模的文人雅集,还有许多轻松有趣或声势浩大的游戏娱乐活动,如舞狮、舞龙、玩灯、游园、观潮、竞技、放烟花、文艺表演等活动。传统的中秋节其实曾经是具有浪漫风格、诗意氛围和狂欢精神的。但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包括中秋节在内的我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为此促进传统节日的复兴,摆上了重要议程。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这是繁荣传统节日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增加了传统节日过节假日之后,怎样在现代社会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展富有文化内涵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是我们值得研究和实践的现实课题。

  今天,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开化县人民政府联合在苏庄镇举行开化中秋草龙会传承保护论坛,与会代表并观摩了苏庄草龙祭龙、舞龙和龙归大海的过程展示,当地群众自我创造、自我享受文化传统,欢庆丰收、欢度国庆的欢腾景象,令人深深感动和震撼。我们特别看重和珍视的是开化民众过节时忘我投入的节日激情和狂放的表现形式,在民众的自然传承中融入了现代精神,具有蓬勃的生机和不竭的活力。

  中秋节,是一个欢庆丰收、感恩自然的节日,是一个以人为本,家庭团聚的节日,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的节日。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内容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节日,比如在浙江,不仅有开化中秋草龙会,还有杭州西湖赏月、海宁与萧山钱塘江观潮等中秋习俗活动。在今天的社会,保持中秋节优良传统,并进一步融入生活 ,融入社会,融入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中秋节传统,也为了维护我国中秋节遗产的文化安全,在此,与会的专家学者、民众代表、政府官员和新闻记者,一致呼吁:我们应该尽快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繁荣我们的中秋节文化。并且倡议,进一步发挥中秋节文化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方面独特的功能作用,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会代表郑重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启动申报中秋节为“人类口头和非物文化质遗产代表作”的工作程序,使之成为世界认可的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化。

  我们殷切期待着社会各方对此形成共识,我们共同努力!

  中国•开化中秋草龙会传承保护论坛全体代表

  2009年9月30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黄涛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说圆
下一条: ·中秋节打上时尚印记 年轻人赋予传统节日新魅力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荣耀中国节唤醒国民记忆赋予传统中秋佳节数字生命力
·月饼模子·[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
·[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由“中秋”谈传统节日在当今:赋予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苑利]中秋与非遗文化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首届“中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赵李娜]环境、信仰、文艺与生活:
·山东省民俗学会举办中秋文化展·刘德龙:祭月风俗慢慢淡出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