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左玉河]由“文明结婚”到“集团婚礼”
——从婚姻仪式看民国婚俗的变化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9 | 点击数:31560
 

  三、新式婚礼在全国各地的流行

  20年代以后,新式婚礼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流行起来。其标志有三:第一,从地域上看,民国初年还主要集中在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偶尔在一些中小城镇也出现,但20年代以后,文明结婚已经不限于沿海大众城市,而且推广到内地的一些大城市,甚至比较多地推广到了中小县城;无论是东北、中南、华南还是西南内地,文明结婚的报道不绝于耳,甚至一些县志都作了特别记载;第二,从参加的人员看,民国初年多是在知识阶层和大城市的市民中流行,20年代以后,文明结婚已经推广到了内地大中城市的市民及县镇中的知识阶层中去;第三,从婚礼仪式的程度上看,民国初年那种新旧参杂、不伦不类的礼仪不多见了,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文明结婚程序;第四,从婚姻观念上看,民国初年人们对文明结婚还抱有抵触和怀疑态度,20年代以后,人们尽管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自己未必真得敢行“文明婚礼”,但却对新式婚礼抱赞赏和同意的态度,对那些举行新式婚礼者抱羡慕态度。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土民情差异很大,新式婚礼推行的程度也不一样,很难将20年代以后全国范围内新式婚礼的情况作统一的概述。故笔者依据各地方志材料,对全国各地推行“文明结婚”的情况作一分述。

  (一)华北地区的新式结婚

  华北地区举行婚礼的一般仪式是:奏乐,司仪员、男宾、女宾、主婚人、介绍人及新郎新娘入席,证婚人宣读证书,各方用印,新郎新娘交换饰物,相对行鞠躬礼,谢证婚人及介绍人,行见亲族礼,行受贤礼,来宾演说,唱文明结婚歌等。

  据张北县志记载,该县的的新式婚礼情况为:“近年来,社会进步,多趋简约,旧礼已不适用,改用新礼,所谓文明结婚礼是也。其仪式,设一喜堂,用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男女宾相、男女来宾,奏雅乐,济济一堂。礼毕,在饭馆设席答谢。一日即可了事,至多不过两日。城市内结婚多仿行之,乡间仍不多见也。”[18]

  1928年10月26日,冯叔鸾在北平与松令筠女士举行婚礼,新郎致谢词说:“予初婚在前清光绪年间,纯为一种旧式婚礼。此次续婚,适值革命时代,予于婚礼仪式,力求简单。不但将旧的仪式完全打倒不用;即新礼亦多取消。故余亦未戴礼貌,穿礼服。余此次婚礼,可谓为‘革命的革命’。职是之故,亦未备酒饷客,仅备些蛋糕,请诸位随便吃吃。”[19]这种情况说明,文明结婚在具体推行中,北平有些人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中原地区的许多城镇,也盛行文明结婚。例如在河南信阳,“民国成立后,男女自由结婚。新郎新娘同御车马,周历通衢。拣一公共地址饰作礼堂,植国旗,集齐主婚二人、证婚二人、介绍二人及来宾行礼;新郎新妇相向鞠躬,向主婚、证婚、介绍人三鞠躬,向来宾等均一鞠躬,分别致演说词、贺词,礼毕宴客。”[20]这种“文明结婚”的推行,使那些繁琐的旧式婚仪“一概免除”。

  (二)东北地区的新式婚礼

  据《奉天通志》记载,辽宁省各地虽然旧式婚礼占主流,但新式婚礼从晚清便开始出现,到民国时期更为流行。“有清光、宣之季,以迄民国,欧风东渐,新礼制迄未颁定,于是绅之族损益繁缛,酌剂中西仪节,谓之‘文明结婚’。两家婚约既成,先以指环及饰物为聘。婚期多在上午。男女两家家长为‘主婚人’,并合亲族戚友萃于一堂,延年高望重者一人,曰‘证婚人’,通两姓之好者二人,曰‘介绍人’,即媒妁也。届行礼时,先由证婚人宣读婚书(书以彩笺印成,填注男女姓名、籍贯、年庚并主婚、证婚、介绍诸人及结婚年、月、日、地址);自主婚、证婚、介绍诸人及新夫妇俱钤章讫,新夫妇交换指环,后相向行三鞠躬礼;依次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行礼毕,由证婚人、主婚人各致训辞,来宾致祝辞,主人致谢辞。礼成摄影,新夫妇偕归男家。此近时婚礼,通都大邑,无论汉、满、蒙族绅宦之家,大率通行,惟民间则尚多沿旧制。”[21]

  吉林海龙县,新式婚礼对旧式婚礼所进行的冲击很大:“近世风气大开,打倒廉耻,凡男女婚姻,不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专侧重两性方面自由恋爱,结婚绝端开放,所谓结婚自由,离婚亦自由。”[22]在梨树县:“近年,缙绅大族间有举行文明结婚礼者,然旧习相沿已久,一旦而欲变更之,其势恒难,不过略仿其形式焉耳。至平民婚礼,从旧者尚多。”[23]据吉林农安县志记载:“现在文明日启,婚制亦颇改良,城镇士绅及学界多有采取最新文明结婚仪式者,然乡间则犹沿旧习也。”[24]这种情况表明,新式婚礼已经在全国流行,甚至也波及一些边远地区的城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5-9-15

上一条: ·[吴晓峰]先秦嫁娶季节新论
下一条: ·[田兆元]秦汉时期东南学术文化的演变与地域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王圆圆]分久必合:从“拦门”二元对立元素看社会性别规范·[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
·[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
·[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张玉观]建国七十年,江南农村婚俗变异性调查
·[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刘菲]浅析现代化浪潮中的关中婚俗变迁逻辑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程慧琴 周莹茜]泰宁朱口镇“花轿迎亲”婚俗文化探析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