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左玉河]由“文明结婚”到“集团婚礼”
——从婚姻仪式看民国婚俗的变化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9 | 点击数:31561
 

  二、“文明结婚”仪式的逐步规范化

  作为一种西化的新式婚姻仪式,“文明结婚”体现了一套新的婚姻礼制和婚姻观念。举行“文明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去命馆合婚,而是到婚丧用品服务社买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填上新郎、新妇的姓名、年龄、籍贯,等到举行婚礼时,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用印,就算成了。

  证婚人是男、女双方共同邀请的,一般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长者。主婚人则是新郎、新妇双方的家长。结婚典礼可以在家里举行,也可以在饭店里举行。事前由男、女双方家长出帖,邀请亲友前来参加婚礼。迎娶时,一般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着的花马车,也有用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到达女家后,新娘由伴娘搀着,手捧鲜花束,由两个小孩拉着头纱,在乐曲声中踏过红毡子上车。到男方后,新郎向新娘三鞠躬。新娘下车后,来宾们即扬起“文明结婚五色纸”,表示庆贺和助兴。

  迎娶过程及典礼时,新郎身穿黑色燕尾大礼眼、白衬衣,系黑色领花,戴白手套,戴高筒礼帽;新娘身穿白色礼服长裙,肩披白色罩纱,头戴花冠、花环,由一位穿同样礼服的“伴娘”陪伴。礼堂正中为证婚人,右方为介绍人,左方为男、女主婚人。结婚典礼仪式由司仪掌握进行,具体仪节为:一、司仪人入席,面北西首立。二、赞唱。三、奏乐。四、男宾入席,面北东首立。五、女宾入席,面北西首立。六、男族主婚人入席,面南东首立。七、女族主婚人入席,面南首立。八、男族全体入席,面西东首立。九、女族全体入席,面东西首立。十、证婚人入席,面南居中立。十一、介绍人入席,面南分左右立。十二、纠仪人入席,面北东首立。十三、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入席,面北并立。十四、男宾相入席,面北在新郎右首立。十五、女宾相入席,面北在新娘左首立。十六、奏乐。十七、证婚人读证书。十八、证婚人用印。十九、介绍人用印。二十、新郎新娘用印。廿一、证婚人为新郎新娘换饰物。廿二、新郎新娘行结婚新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廿三、奏乐。廿四、主持人致训词。廿五、证婚人致词。廿六、新郎新娘谢证婚人,三鞠躬。廿七、新郎新娘谢介绍人,三鞠躬。廿八、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廿九、奏乐。三十、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三十一、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三十二、证婚人、介绍人俱退。三十三、男宾退。三十四、女宾退。三十五、新郎新娘行相见礼。三十六、奏乐。三十七、男女主婚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三十八、男女平辈面西立,晚辈面东立,两鞠躬。三十九、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四十、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退。四十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两族男女全体退。四十二、司仪人员退。司仪退。四十三、众宾相随赴茶点。四十四、宴会。[13]

  这是“文明结婚”比较完整的仪式。实际上,在具体举行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它执行,往往有所简化。

  清末民初的“文明结婚”礼仪仅具雏形,社会上传统的旧式婚礼仍在风行,而且占据上风。正因如此,产生于这样文化土壤文化氛围下的“文明结婚”,从婚礼形式到婚礼内容都不免新旧混杂、不甚规范。甚至到了三、四十年代,东北各大城市的民间婚礼还往往新旧参半。在一些大城市的街头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顶四人抬的花轿,头前却是一班西乐对前导,由于乐器过于单调,活像是卖洋糖的;有一辆汽车前边弄几个传统式的吹鼓手,敲着一个鼓面直径不足不尺的单鼓,声音很脆,像老北京正月里耍耗子味道,十分滑稽。旧时,有人对此题打油诗,谓“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四川安县方志记载:“自民国反正以后,新学家有行新式礼者,亦必请媒妁以为介绍,洗去从前一切合婚陋习,但礼仪形式诸多未备,而一般普通人周之者少。”[14]这种情况说明,“文明结婚”从内容到形式都需作进一步改进。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进步青年对这种新旧参半的婚姻方式颇为不满,开始大胆地抛弃具有迷信色彩、繁文缛节的旧式婚俗,追求西方式的“文明结婚”。与民国初年不同的是,此时新式结婚不仅在上海、广州、天津及江苏、浙江、河北等地流行,而且逐渐普及到乡镇。如四川省江津县“近则有间有用新式婚礼者……订婚之礼,简于旧俗。结婚之所,不必定于男女之家,凡公地皆可焉。”婚礼则有介绍人、证婚人等参加,与大城市情形一致。[15]甚至连贵州开阳县这样偏僻的县镇,也流行起文明结婚:“入民国后,间有采行文明结婚者。民国十六、七年以来,风气日开,自由恋爱日盛一日,去文章繁缛之旧,趋简单明了之新,风气为之一变;而乡间守旧者,多依然如故,要亦不过时间问题耳,终有淘汰之一日也。”[16]

  “文明结婚”在各地流行后,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实践,到30年代初,“文明结婚”的礼仪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新旧杂陈、不伦不类的仪式而终于定型。以北平为例,“新派人物既采取文明结婚,就决不将旧礼仪掺在里边;老派人娶采取传统的旧婚礼,也决不把文明结婚的某些形式和内容吸收过来。新旧婚礼可谓泾渭分明,各不相扰。民初那些新旧参半,不伦不类的婚礼绝迹。”[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5-9-15

上一条: ·[吴晓峰]先秦嫁娶季节新论
下一条: ·[田兆元]秦汉时期东南学术文化的演变与地域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王圆圆]分久必合:从“拦门”二元对立元素看社会性别规范·[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
·[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
·[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张士闪]礼俗之间:黔东南光绪十四年《瑶白婚俗改革碑》解读·[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张玉观]建国七十年,江南农村婚俗变异性调查
·[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刘菲]浅析现代化浪潮中的关中婚俗变迁逻辑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程慧琴 周莹茜]泰宁朱口镇“花轿迎亲”婚俗文化探析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