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陈晓黎]当下我们怎么过中秋节
  作者:陈晓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5 | 点击数:5677
 


  今年的中秋有点特别,因为中秋被纳入了国定节假日。在交通发达、信息畅通、传统月饼更新换代到冰淇淋月饼的今天,月圆人圆,似乎已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阖家吃月饼,也不再是中秋的唯一。这个节假日怎么过?有一位河南诗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倡议,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关灯一小时,让喧嚣的城市沉静下来, “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哦,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去想,月亮看着我们,我们看着月亮……”

  这篇博客被河南一位记者看见了,于是这个提议成了一条新闻,这个博客也点击量飙升。跟帖的网友们或赞成或反对,莫衷一是。在2008这个经历了雪灾、地震的大悲和成功举办奥运的大喜的年份里,诗人的一份浪漫倡议,给了人们一份特殊的念想。年年中秋年年过,今年中秋却不同。本报邀请沪上部分专家来加入这个话题,题里题外的争鸣令人关注。

  情怀可以理解,但操作有障碍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说,现在若建议整个城市都关灯赏月过中秋,诗人的浪漫情怀是可以理解的,但操作却有具体障碍。一是无灯之城的安全问题,二是“月有阴晴圆缺”,雨了阴了云遮月亮了怎么办?这是一件无法统一操作的事情。

  其实关于“熄灯赏月”的设想,早在两年前葛剑雄教授就提出过,只是他的建议有个前提,那就是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在局部地区,选一个特殊的场合,关一下灯,制造一个条件赏赏月”。他说,在撒哈拉沙漠,在拉萨,夜里抬头看天,满天繁星,月亮真是亮圆,极漂亮!这样的场景,让他想提这个建议,中秋时,局部制造一点形式,做一种纪念。

  葛剑雄说,李白举头望明月的夜里,没有如今发达的照亮系统,没有手机,没有飞机,故乡远在天边成为未知,月影投地的思念是孤独而无奈的,见不着的思念才是牵肠挂肚的,稀缺的才宝贵!而今日的中秋已然没有了这些外部的氛围,现代的交通信息工具,让远在天边的人们就如近在咫尺,“李白即使到了今天,吟出的诗或许也无法那么刻入人心。”

  葛剑雄认为,现代人过中秋,赏月,更多的是去记取一份文化记忆,记取一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现在有关部门定出专门的假期,如果仅仅是休息一天就没有意义了,应该创造一些新的建议,除了月饼,吃毛豆、芋艿外,让国人体悟一些文化意义,多一些世俗的欢乐。葛剑雄说,有人问为什么西方的节日长盛不衰,其实西方的节日是有宗教背景的,而我们的中秋、清明、端午、春节等等,都属于世俗性的节日,这是需要许多人参与的活动,“所谓节日,就是大多数人的快乐,大多数人觉得在这一天有快乐的事情做,才是公众的节日,否则就是一天休息而已。”

  莫把节日当假日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觉得诗人“熄灯赏月”的倡议,浪漫,也很有意思,他在用这个倡议提醒大家,莫把节日当假日。

  钱文忠分析说,中秋纳入国定节假日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到小康的今天,整个社会已经不仅仅关注物质的富裕,更需要精神文化的深度掘进。“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人们需要有精神追求,有文化追寻,国学热、传统热,就是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大成就的背景下,出现的理所当然的景象。“我个人觉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让整个中华民族重新树立起了民族自信。在这个大前提下,将传统节日固定为国家的节假日,再度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既熟悉又陌生的亲切感和兴趣点,‘月是故乡明’,人们需要在对传统的追寻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但是,节日的特点在于约定俗成,在于代代相传的积淀,形式本身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改变,重要的是过得快乐过得有意义。不随意图解,不刻意而为,人们按各自的、家庭的方式多姿多彩的过节日,这是对传统的尊重。“在惨痛的大地震之后,在振奋的奥运会之后,今年的中秋,我想会格外宁静格外祥和,也会格外快乐。”

  对于文化的意见,我个人不赞同用吸引眼球的方式提出

  而著名学者葛兆光则说,对诗人倡议的初衷无可厚非,回复传统的中秋记忆,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源于乡村气象田园风光的“举头望明月”,在如今的大都市,已经不那么现实。时代不同,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中秋节怎么过,形式并不重要。现在有些对于文化的意见,用惹人注意、吸引眼球的方式来提出,我个人很不赞成。那样人为地搞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对弘扬传统文化、唤回历史记忆,未必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中秋之夜,每个人有每个人望明月的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千里共婵娟”,这就是过节。 (来源:文汇报)

  

  文章来源:国学网 2008-09-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韩养民]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
下一条: ·[任春]历史天空,回想当年月下事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