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韩养民]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
  作者:韩养民   摄影/图:王弘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5 | 点击数:8611
 

  盛唐,中秋节的摇篮

  中秋节是在漫长的岁月流光中形成的,它和定型于汉代的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相比,姗姗来迟,晚了五六百年。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才出现中秋节一词,《渊鉴类函》卷二十引《唐太宗记》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盛露囊。”可以看出,贞观年间(627~649)中秋节已有节日雏形,三公以下大臣近侍要向皇帝献礼,以示庆贺。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中秋节都要赏月,天上秋光融融,太液池里波光粼粼;桂花飘香,金蝉鸣唱,真是良宵佳节,两情缱绻意浓。然而,抬头望月之际,唐玄宗眼看明月西坠,意犹未尽,于是,下令在太液池两岸另筑一百尺高台,准备作为来年杨贵妃赏月之用,并称“赏月台”。然而修成不久,适逢“安史之乱”,“赏月台”毁于战乱,仅余一台基遗址。

  唐代,文人墨客中秋赏月已成风俗。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冬天寒冷,不易于户外赏月;夏季,天空常有浮云,月亮的光辉被遮住;只有秋高气爽的中秋,才具备赏月的条件。在《全唐诗》咏中秋的篇章中,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较为著名:“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题中的“十五夜”,应为中秋节之夜。《古今图书集成》引《洛中见闻》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着月饼赏赐给他们,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秋月饼的文字记录。

  徜徉于唐代中秋节中,就会发现它像潺潺溪流那样,向前平稳而缓慢地流动,一直到达北宋,方有热闹的节日氛围。在东京生活了24年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回忆道:宋代中秋节所有酒店皆卖新酒,所有商店重新结彩、装饰门面;各种时令果品上市,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亲朋好友相聚、设宴畅饮,“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尽管如此,中秋节在北宋不为官方重视,宋人庞元英《文昌录》载,北宋官方休假的节日有“立秋”、“七夕”、“秋分”、“重阳”,却没有中秋节。李昉奉宋太宗之诏而编写的《太平御览·时序部》中也没有中秋节的记录(民间最重要的节日是元旦、寒食、冬至,被称为宋代三大节)。

  降至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秋节成为非常热闹的节日,以京城临安最为突出。吴自牧《梦梁录》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聚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家,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显然,中秋节传统到了南宋,节俗活动内容较之北宋愈加丰富,更具有娱乐性和群体性,自此以后,中秋节进入发展期。

  千百年来,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相互祝福,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神州大地,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那一个个温馨、团聚的中秋之夜,那一个个充满思念与祝福之夜,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像一首不老的歌回响在我们耳边;像一条清幽的历史长河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淌过。

  中秋节,远播海外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节庆文化的瑰宝,已深深积淀到炎黄子孙的心中。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的传统节庆文化泽被四邻,中亚、西亚、甚至远及欧洲、美洲和非洲。每逢中秋节,不仅海外华侨、华人欢度共庆,而且为海外各地所瞩目。亚洲许多国家有近似中秋节的活动,朝鲜的“秋文节”、日本的“月圆节”、越南的“中秋节”、柬埔寨的“拜月节”、老挝的“月福节”、泰国的“祈月节”、印度的“明月节”、印尼的“大月节”、尼泊尔的“德塞尔”,尽管名称各异,形式多样,但祭月、赏月、吃月饼之类的风俗却大同小异。

  人常说,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源于长安的中秋节,经过千余年的文化凝练,成为经典节日,且已走出国门,成为海外认识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载体。 ( 来源:西安晚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学网 2009-09-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谢忠意]又是一年中秋至,彩灯何时重耀羊城?
下一条: ·[陈晓黎]当下我们怎么过中秋节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