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韩养民]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
  作者:韩养民   摄影/图:王弘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5 | 点击数:8609
 

 

 

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清代还形成了供兔儿爷的风俗。王弘力作

 

清代,中秋夜走月亮的风俗。王弘力作

 

  如果说春节是亿万国人挥洒至爱情感的最佳载体,那么,中秋节就是他们汇聚亲情、友情、乡情的理想港湾。中秋节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标本,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其研究尚未深入,它如何兴起、如何演变,人们众说纷纭,迷离难辨,远不像中秋夜的月亮那般晶莹剔透。倘若对中秋节探幽溯源,可从原始社会的月亮崇拜谈起。

  夕月,中秋节的原生态

  远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崇拜某些对人类最有影响的自然力,如日、月、星、山、河等。在上古先民面前,世界是错综复杂而又严峻无情的,天气的冷暖、季节的变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这一切无不与天体变化有关,因此,天体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太阳、月亮。所以,一些哲人说,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就是要让他们认识自然界本身。而先民对日、月的崇拜,正是那个生产发展力水平低下的童贞时代思想文化的结晶。尽管这种认识距离科学还十分遥远。

  由于先民有自然崇拜,他们按照人类自身的形象构思出各式各样的“神”。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中那些宏大的自然物,复杂的自然现象,都是为神灵所操纵。在中国神话系统里,太阳由御者羲和驾龙在奔驰,月亮由御者望舒驾车在飞跑,雷霆是天神在擂鼓……日蚀、月蚀就是龙或天狗吞噬日月。总之,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起因、变化都充满好奇,并进行了臆测性地解释和拟人化地描述,而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就成了月神。

  当历史进入殷商时代,昔日的日月崇拜并没有烟消云散,人们从现实的功利角度出发,把有功于人类祖先,有功于自然的日月星辰等变成了神,并把原来人格形象化之神的崇拜习俗定型化、神圣化,且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规定名分,节制人的行为,规范人的关系。人们在崇拜月亮的同时出现了祭日、祭月的活动,年年祭祀,向他们表达敬意,祈求幸福,盼望得到恩施,这一活动在西周已经制度化、礼仪化。

  岁时节令与农业文明密不可分。时值八月,瓜熟蒂落,“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在繁文缛节的西周时代,自然会出现顺应时节的礼仪。左丘明《国语· 周语上》中有明确记载,周王“有朝日、夕月”之礼。而“夕月”就是秋祀,即秋分晚上在京城西门外祭月拜月。“夕月”之礼开中秋节之先河。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于是,咏月、赏月的诗赋盈篇累牍,多不胜举。然而,那时的拜月、赏月活动并不限于某一日,所以也未能形成节日。中国现存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尚无关于“中秋节”的只言片语,无论是正史,还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文人的诗词,都证实那时虽有赏月之俗,但仅限于贵族或者文人群体之中。拜月、祭月、赏月成为士庶共行的民风民俗,则有待盛唐以后。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学网 2009-09-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谢忠意]又是一年中秋至,彩灯何时重耀羊城?
下一条: ·[陈晓黎]当下我们怎么过中秋节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