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百态:汕头人今秋赏月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03日 22:14
中新社汕头十月三日电题:汕头人今秋赏月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
记者 李怡青
今年中秋节,侨乡汕头分外热闹,中新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国庆长假“撞上”中秋节,假期延长至八天,双重佳节为人们游玩赏月、探亲访友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今秋赏月现代度假式和传统方式相映生辉。
中秋节,汕头各旅游景点迎来珠三角、海内外的多方宾客,南澳岛、汕头沿海的各海滨茶座、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均爆满。人们或约三五好友,或阖家团聚,赏月、品酒、喝茶、吃饼……
在月亮初升之时,记者走访了汕头市各赏月点。在华侨公园的海滨茶座,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品茗赏月的人还真不少。潮汕人离不开功夫茶,人们在桌上摆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炉火,小孩子们则在周围嬉闹,乐哉悠哉。
已在泰国生活几十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多年特地从国外回乡过中秋,今年很巧中秋和国庆这两个节日撞到一起,正好内地的亲戚都放假,大家可以好好聚一聚。张先生说这六十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为海外游子,他有说不出的开心。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各有各的事业,他准备以后和老伴回乡居住。
在温泉度假村,已获得美国绿卡的林先生带了老婆和小儿子也从海外归来,并热情地邀请了家乡的亲戚们一起泡温泉度假。他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也是团圆节,这个节日能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一起过真快乐。林先生的老婆不会说中文,不过她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情有独钟,她还表示很喜欢中国的月饼。
今年汕头不少地方有开展烧塔这一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中秋节用来烧的塔,有的用红砖条搭建,按“品”字规格和塔的模型,如同建筑房屋一样。有的则是由青少年们按古法,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
中秋晚,在皎洁的月光下,堆满塔内的树块与木头经点燃之后,火苗迅速窜起,在风的助燃下,火焰从塔口冲出数丈高,塔身烧得通红,泼上盐巴之后燃起一道道火星,如一束烟花喷起,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极为壮观。
此时此刻观烧塔的人群,欢呼雀跃,有的在火塔之旁,围成大圆圈,手拉手跳起舞来。据说,宝塔烧得越红,离瘟神越远,日子越过越红火,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烧塔这一潮汕民俗活动,府县志多有记载。清代《潮州府志》载:“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儿童烧塔为乐。”光绪《潮阳县志》载:“中秋煨芋,制团圆饼,号‘月饼’,晚间玩月以为乐。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完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庆中秋
新华网 2009年10月03日 17:06:00
新华网福州10月3日电(记者 孟昭丽)3日的福州市西湖公园,成了福州民俗曲艺的展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话、伬艺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倾听。
伬艺节目《水榭欢歌》《珍珠塔·思塔》,评话节目《三美图》《郑唐闹花院》都是福州市曲艺团精心编排的节目。福州市民郑高峰早上带着家人一起到西湖公园散步,他告诉记者:“在中秋全家团聚的日子里,一起漫步在西湖公园,欣赏美景的同时,观看福州古老的曲艺,禁不住陶醉其中。”
福州市曲艺团团长陈晓岚说,中秋节处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用最贴近群众的俚语、俗语,和最贴近群众的表演方式和题材,来展示我国优秀的文化,让中秋节充满浓浓的文化味。
福州评话是以说为主的曲种,福州伬艺又名伬唱,是以唱为主的曲种。两个曲种均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在中国曲艺界被称为“人文活化石”。2006年6月,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福州成立了评话伬艺传习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珠海新闻网 新华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