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作者:常建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8 | 点击数:8744
 


  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月圆之夜,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月色皎洁,是一个以赏月吃月饼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玩月拜月

  中秋一词的含义有二:一是中秋八月,二是指作为节日的八月十五日。最早出现的“中秋”一词是指前者,《周礼•春官•籥(yuè)师》说:“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据东汉郑玄注可知,豳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言寒暑之事的迎气歌,迎暑以昼求诸阳,迎寒暑以夜求诸阴。换言之,中秋八月夜晚迎寒气之阴,与仲春二月白天迎暑气之阳对应。即寒暑的代表是月亮和太阳,唐人陆德明为《周礼》“圭壁以祀日月星辰”句的释文说:“祭日月谓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也就是所谓“迎寒”。古代二、八月春、秋分的迎暑寒之气、祭日月,反映出天体崇拜和时间周期的观念,也被纳入阴阳的理论。

  中国古代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很丰富。嫦娥奔月故事在战国已经出现,《山海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周易•归藏》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至汉代,《淮南子•览冥训》讲月精实为蟾蜍,是由后羿妻姮娥所变。姮娥、常娥、常羲实为一人,即后世所说的嫦娥。刘向《五经通义》讲:“月中有兔与蟾蜍”,可知汉代已有“月中有兔”之说。于是又产生了月中有蟾蜍、玉兔捣药的传说。而吴刚伐桂的传说从《淮南子》“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可见端倪,至唐《酉阳杂俎》则呈现出一个吴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桂树、树随创合永无止境的完整故事。

  月亮神话传说反映出人们对月亮知识的追求,并演变成赏月之俗。古乐府有《孀娥怨》之曲,系汉朝人因中秋无月而度此曲。南朝刘宋时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有句:“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昭明文选》卷三○)所谓“三五二八时”,三五为十五日,二八是十六日,特别是题目的“玩月”即赏月词汇直到清代还一直使用。

  据学者统计,唐诗中现存有九十余首歌咏中秋的诗篇,反映出唐代文人赏月风气。从诗歌的题目看,多是在“中秋月”或“中秋夜”、“玩月”、“对月”、“望月”以及“看月”、“待月”等,表现的内容则是以赏月抒发感情。诗篇所涉及的中秋时间是八月十五日,也有十四日,十一至十五夜、十六日、十七日,十六七日赏月一般是因为十五日未能很好赏月所致。也就是说,从南朝到唐代,中秋已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载玄宗与杨贵妃在八月十五日夜临太液池,凭栏望月,还使人在池西筑百尺高台,以备来年望月。这都说明八月十五日望月的习俗。唐人欧阳詹《玩月诗序》说:“八月之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八月十五是秋之中、月之中的月圆之时,所以被固定为“中秋”。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秋分日期不固定,不能准确反映“中秋”而导致节日的固定化。不过唐代的八月十五日赏月只是一种民俗活动,并没纳入官方的节日系统,尚未成为“节”。难怪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说:“(八月)十五日,寺家设饨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独有此节。”所谓“唯新罗独有此节”,指新罗是将八月十五作为法定节日,休息三天,纪念从前与渤海国相战获胜。唐朝没有此节,指官府未把八月十五日作为法定节日。这是一位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对中国节日的感觉和理解。

  宋代中秋节开始深入民间。《东京梦华录》说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是值得注意的。南宋杭州八月十五赏月更盛,《梦粱录》说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临轩玩月外,“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不肯虚度好时光,玩月游人至晚不散,以家宴团圆是中秋节进一步普及的标志。南宋《新编醉翁谈录》更为详细地记载了拜月风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文中出现了“拜月”一词,反映出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较之玩月等词,更显示出虔诚的心态和节日行为的仪式化。杭州城的赏月是全民行为,实际上从唐至宋,文献中反映出的赏月民俗,主要发生在都城。

  明清时期赏月风俗普及,表现在各地方志列出“中秋”节加以介绍。其内容是,一般要在庭中陈瓜果、月饼供月,进行祭拜,然后赏月。《帝京景物略•春场》说八月十五日祭月,人们在纸肆购买月光纸,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又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记载:“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这是男女一起拜月、玩月。有的地区则流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如嘉靖《惠州府志》:“妇女则拜月卜祥兆。”又如嘉靖《太仓州志》说当地“富家妇女设瓜果圆饼,中庭以拜月”。还有的地方是儿童拜月,同治浙江《仁和县志》便是“儿童陈月饼,罗拜于庭,谓之拜月”。拜月,除前面提到的“有光纸”或“烧月宫纸马”(万历《帝京景物略》),此外还有“祀月姑”(嘉靖《南安府志》)和“请月姑”等说法。明清时期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众人出外游赏的活动,万历浙江《严州府志》说中秋“夕则瞻河汉步月行歌,竟夕欢娱”。《清嘉录》讲苏州中秋之夜:“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搜狐读书

上一条: ·[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
下一条: ·60年“中秋节”变迁:“吃月饼”已非惟一选择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