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中秋节:月光里的温情与狂欢
——选自《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6 | 点击数:45893
 

  传统做法的月饼大多是高糖的高脂肪的高热量的,如今有不少人尤其是要保持苗条身段或要减肥的城市姑娘们是基本不吃它的——大多是尝一点而已,表示也吃过了。但是,这不是月饼这种节令食品本身的错,而是月饼生产厂家没有跟上时代口味的变化,或者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多方面需要的问题。这样,传统月饼的形象开始改变,变成中秋节少不了但只能是怀着戒心尝一丁点的东西:它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再是美食了。月饼毕竟是食品,月饼制造方要能跟上时代,研究特定时代的大众口味和美食观,使月饼总是大家在过中秋节时离不了又喜欢吃的食品。

  作为月饼的制造者,厂家应该注意研究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口味的变化,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改良传统月饼,研发新产品,使月饼在变动不止的饮食风尚中对所有人都不失其中秋美食的本色。其实,这也是对民俗规律的尊重。民俗并不是僵死的静止不动的东西,而是不断演进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调整的。正如已故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发凡》中所说:“民俗是一种适应性文化”,“变异是对于类型文化的适应性生态调整”。只要月饼作为一种圆形的饼食,能够象征圆月和团圆,并且人们爱吃,它就能很好地履行中秋月饼的职能,就是合格的中秋月饼。至于工艺如何改进,饼皮、馅料、口味如何更新,都无碍于月饼习俗的传承。所以制造月饼的厂家尽可在充分研究人们饮食口味变化的基础上,大胆研发新产品,以迎合新时代各种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近年来,月饼市场上确实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椰奶月饼、纳凉月饼、茶叶月饼、保健月饼、像形月饼等。在保持传统月饼的适当生产规模并对传统月饼进行改良的同时,不断推出适应现代消费者健康饮食新观念的新产品,将是月饼市场的发展趋向。

 

  七、月饼之外的中秋节食俗

  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吃法。这些吃法就不一定是各地统一的,而是因地制宜,各个地方的人们拿出当地的节令食物,形成各地不同的中秋食俗。

  据山曼等著《山东民俗》(山东友谊书社,1988),山东中秋饮食的习惯是,中秋节过一天,三顿饭都要吃好的。济南早晨吃米饭,中午水饺。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即墨吃麦箭。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上面加肉馅或素馅,再用秫秸把加馅的煎饼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再蘸调料,味道很是鲜美。山东诸城在这天则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叫做“尝鲜”。 仅山东就有这么多吃法,各地的吃法当然更是丰富多彩。不管怎么吃,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就是要吃好的,特别是晚餐,一定要丰盛。

  下面我们从各地和历史上的中秋饮食中选出一些较为典型的或特色鲜明的谈一谈。

  1、饮酒

  按说节庆时饮酒是司空见惯的,怎么能说是中秋节的食俗呢?这里说的饮酒,可不是一般的喝酒,而是大饮豪饮,以至于饮酒成为该节日的特色食俗。

  这种情形出现于唐宋元三代。在这三个朝代,中秋节的主要风俗就是赏月饮酒。饮酒是与赏月伴行的。八月十五之夜,在朗朗的月光下,摆上酒席,家人或朋友围坐,一边喝酒赏月,一边聊天或赋诗,确实很惬意。酒能助兴,醉眼陶然地看月亮,更能激发诗情与遐想。最好此道的是大诗人李白,他号称酒仙,又被称为“月亮诗人”,两方面一结合,正好是特别爱喝酒的月亮诗人。他做了许多咏月诗,这些诗大部分是在醉醺醺的状态下写出的。月朦胧,酒朦胧,成就了浪漫豪放的咏月诗。

  另一位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还是浪漫派的大诗人,苏轼。他的脍炙人口的咏月词《水调歌头》开篇就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词的开头两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常说喝酒误事,看来不误赏月作诗,喝得大醉后方能作出无限浪漫的咏月诗。

  文人喝酒能助诗兴,寻常百姓不见得作诗,但也爱在这晚喝酒,那可能是由于喝酒能助赏月的雅兴,反正是当时全社会就有这种喝酒赏月的风气。最初是八月十五的月夜大肆饮酒,后来饮酒成为中秋节的风气,从八月十五的中午就开始痛饮了。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十五的前几天,许多人家就开始买酒做准备了。到十五这天的中午,各家酒馆是满员的,很快都把酒卖光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到晚间,人们又是“争占酒楼玩月”。 

  2、玩月羹

  是唐宋时期的中秋食品,是由桂圆、莲子、藕粉等制成的一种汤。唐朝郑望之的《膳夫錄》中说,汴梁(今开封)的节日食品有中秋的玩月羹。宋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记载,五代时,在汴梁阊阖门外的大街上有一家饭馆,是人称张手美的老板所开,他供应的食品很周全,不管是水产还是陆运,都能随需而供,每个节日则专卖一种食物,中秋节就专卖玩月羹。据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岭南还有这种食品。

  3、尝新粮

  八月十五处于秋收季节,粮食开始成熟、收获,许多地方讲究在中秋节时吃刚打下的新粮,图个新鲜。这也是古代在秋季庆丰收、感谢神灵恩惠的传统在中秋节习俗中的遗留。有些地方还在晚间供一捆青豆给玉兔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秋访谈:月色最明夜 人心共赏时
下一条: ·[张勃]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宋军朋]节日习俗中的避瘟实践及其传承价值研究·[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