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中秋节:月光里的温情与狂欢
——选自《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6 | 点击数:45881
 

  田汝成著《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 这里点出了中秋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亲友团圆。明万历年间有一位太监写了《明宫史》,其中写道:从八月初一开始,就有卖月饼的。人们买了月饼,还有西瓜、藕等,赠送亲友。到八月十五,等到月亮出来烧香之后,就大吃大喝,很多人家到夜尽才散席。如果有剩下的月饼,就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年底全家人分吃,叫团圆饼。明代此类记载还有很多。毫无疑问,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出现并风行于世。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宋代中秋习俗已很兴盛、饼食制作也很发达却没有出现中秋月饼,而在明代风行中秋月饼呢?

  通过比较这两个朝代关于中秋习俗的记载,可以发现,宋代与明朝的中秋习俗有显著的不同:宋代重视赏月,明朝重视拜月和团聚。中秋月饼是属于明代这种习俗的,它应该是跟这种中秋习俗相适应的。明代中秋习俗不同于宋代的地方主要是重视拜月和团圆,而中秋月饼的意义也正好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供品使用,二是作为“团圆饼”,有团圆的象征意义并被用为联系亲友感情的工具。这两点正是适合于明代中秋习俗的。这是月饼在明代出现的关键因素。

  原来,月饼在中秋节的最初用途是作为拜月的供品。明初中秋节拜月习俗盛行,拜月免不了要上供品。中秋时节正好瓜果上市,所以可用瓜果做供品;其时也是庄稼收获的时候,所以也正好用新粮做的面食做供品。因为中秋祭的是圆月,所以民间很自然地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即“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饼食做成了圆形的。这圆形的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所以在制作的时候人们就印些嫦娥、月宫、桂树、玉兔之类图案在上面。因为是供品,必然要选上好的材料,要做出好味道,要做得外观好看些。这样就使月饼在物质方面跟以前的饼食或点心不同了,就成了为中秋节特制的节日用品。这样每到中秋节,就要专门制做月饼,各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饼铺的。饼铺有更好的技术,做得越来越精致美味,使得月饼更加成为一种很特别的节令食品。

  另一方面,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不能扔掉。民间向来有祭神仪式完成之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中秋食品。开始月饼是祭品兼作人的食品,而以作祭品为主;后来在拜月之前也吃月饼了,这时就使它作为人的食品的地位不亚于做祭品了。再到后来,拜月习俗淡化的时候,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这时它作为祭品的作用就减弱了,以至于到后世拜月习俗基本消失的时侯,吃月饼却成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明代还重视亲友间的人情往来,在初期月饼主要作为祭品的时侯,它就跟时令瓜果等成为中秋期间亲友馈送的礼品。这就是中秋月饼在明代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过程。这是根据记录当时风俗的文献资料作出的分析。

  自明代开始,月饼就成为中秋节习俗的一种特色元素,吃月饼在中秋节习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月饼的制造业也很发达了。

  店铺或厂家制作的月饼当然比各家自作的月饼精致。但是过去社会上很多人家生活穷苦,买不起或不舍得买月饼,就自家制作。据2005年9月19 日西安日报文章,西安市的一些老人对年轻时自家制作月饼的情形记忆犹新,有位70多岁的王大爷说:“穷一些的人家基本就是自己烙制‘圆油饼’,稍好一些的是有馅的圆饼,那时有卖专门制作月饼的模子的。中秋前后,亲朋好友相互赠送自制月饼,中秋夜一家人一起赏月,一起品尝,表达对一家人团圆平安的祝福。”, 近年来全国绝大部分地方的人们都不自己制作月饼了,也有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制作月饼的习俗,如甘肃庆阳乡村,中秋节喜欢吃一种相当于月饼的千层饼,旧时家家户户都会做,近年来许多人家还是不到市面上买那些包装漂亮的月饼,而是喜欢吃自家做的千层饼。

 

  2、中秋月饼的本义与创新

  抬头望明月,低头品月饼。举家围坐,言笑晏晏。熟悉的场景让我们留恋、难舍。年年吃的月饼大同小异,吃的场合与方式也难免重复。但是每到中秋,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的潮流。这就是民俗的魔力。循环往复的民俗模式既是一种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也是将我们连结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纽带,是我们相互认同的重要元素。它使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使我们的精神不会失去某种必需的基本依托,使我们活得踏实充盈、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中秋节吃月饼正是这样一种民俗模式。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中秋月饼又叫团圆饼,是天上月圆与人间团圆的象征物。它本身是一种精美的食物,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比如送月饼、接受别人的礼品,使我们表达了对别人的感情、或享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情意、尊敬,使我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愉快、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里,从而得到感情的慰藉和满足。如果不参与这种活动,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会有一种生活不完满的感觉,有一种感情的失落,有一份幸福感的缺失。这种体验主要不在于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人的文化身份得到确认的幸福感。这与单纯的吃好喝好的幸福感是不同的。

  由中秋月饼的文化内涵和演进历史,我们可以将月饼的本义概括为两点:首先,它是一种节日象征符号、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费品,其次,它是一种美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点,这种圆饼才是好的月饼;如果只具备其中一点,那就是不好的、功能不全的月饼。只有这样来看待、使用月饼,才是符合月饼本义的态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秋访谈:月色最明夜 人心共赏时
下一条: ·[张勃]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宋军朋]节日习俗中的避瘟实践及其传承价值研究·[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