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中秋访谈:月色最明夜 人心共赏时
  作者:黄涛 王娟 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6 | 点击数:9412
 

嫦娥与广寒宫,这些象征元素都和月亮有关,而且丰富、浪漫、富有情趣。

 又是一年圆月时。9月22日—26日,卢沟桥畔,
宛平古城迎来第三届卢沟晓月中秋庙会。图为老北京民俗之沿街叫卖。方 茜摄

    主持人 杨 凯

    嘉宾

    黄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王娟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空气中都弥漫着月饼的香味,今天我们请来几位民俗学方面的教授,就着月饼的香味,聊一聊中秋节。请黄老师先说说。

    黄涛:中秋节是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它有以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为中心内涵的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并有着以数量众多、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为文化根基的浪漫艺术氛围,其节庆传统深受国人看重与珍爱。中秋节文化在历史上还流传到周边的国家,至今在朝鲜半岛、越南、新加坡等地还很兴盛,比如新加坡的中秋节,前后要热闹一个月左右。

    在我们的节日生活中,过某个节吃的顿数(指节令特色饮食)多,这个节就是过得隆重;吃的顿数少,吃得简单,这个节就是小节。中秋节要过一天,吃三顿过节的饭,而且提前好几天就开始买月饼、准备过节食品。所以单从吃的方面说,中秋节就是个大节。

    除了月饼,还有许多其他中秋美食。各个地方的人们拿出当地的节令食物,形成各地不同的中秋食俗。比如山东的中秋节这一天,三顿饭都要吃好的。济南早晨吃米饭,中午水饺;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即墨吃麦箭,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上面加肉馅或素馅,再用秫秸把加馅的煎饼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再蘸调料,味道很是鲜美;诸城在这天则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叫作“尝鲜”。其他有代表性的食俗有月下豪饮、喝玩月羹、尝新粮、用桂花,吃时令瓜果、莼菜、鲈鱼、芋艿(芋头)、柚子、烤肉、鸭子、螃蟹、田螺等。人们还可以发明新的吃俗,如台湾上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在野外聚会赏月时吃烤肉的食俗就很有活力。

    萧放:除了美味可口,节日食品还有着重要文化象征与寓意。中秋是秋季大节,是丰收之后的庆祝日,它是古代秋尝习俗的孑遗。所以中秋节应节的节令食品大多有酬谢和祈求丰收与生殖的意味。

    我记得2005年去周庄过中秋,我们在欣赏昆剧演出时,主人给我们端上的是小月饼、雪藕、红菱角、新板栗、小芋头等节令食品,这些以前都是中秋供奉月神的供品,先祭神,然后人来享用。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从而实现对亲族关系的再确认。中秋月饼有具体的吃法,一般民间切月饼都要均匀切成若干份,按人口数平分,每人都享受到月饼的一块,象征家庭成员是团圆的一部分。如家中有人外出,便特地留下一份,象征他也参加了家庭团聚,这块月饼留待除夕他回来享用。这种以饮食团聚家人的方式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习惯。

 

    主持人:真没想到,中秋节令食品还有这么多说道。那么,这个节日究竟起源于何时呢?

    黄涛:从本质上说,中秋节是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它的所有习俗几乎都和月亮有关:赏月、吃月饼,月下游戏、交往,讲与月亮有关的故事,等等。就连现在中秋节最受重视的亲友团圆习俗也跟月亮有关:家庭团圆本由月圆而引发。

    但是,中秋节并不是直接起源于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也不是直接起源于仲秋祭祀,这些习俗在周代以前就产生了,而中秋节在唐代以前的记载中还没有出现。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全面记载当时社会习俗的书,其中就没有提到中秋节。中秋节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而唐代出现中秋节的原因是唐人对于月亮的爱好和中秋赏月的风行。唐朝初年主要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如官员、文人及其家庭开始风行在八月十五日月夜,家人或朋友聚集在一起赏月、赋诗、饮酒、聊天等,晚唐,中秋节已成为全社会的节日。唐朝的中秋节习俗和后来的中秋节有比较大的差异,那就是唐朝中秋以赏月为中心。宋代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唐代赏月宴饮习俗的延续。宋代文献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不仅明确列出了“中秋”这一节日,而且记述了当时人们欢庆中秋节的隆重热闹的景象。据史料,宋代朝廷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这些记载说明宋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大节。

    元代中秋节是宋代中秋习俗的持续。而且自皇帝以下的蒙古族统治者也逐渐接受了汉族的传统习俗,元代皇宫内也隆重地过中秋节。到了明朝,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还是围绕月亮来进行各种节庆活动,但是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著的调整、变动,改唐宋时期的赏月主题而为明代的拜月、团圆的主题。

    王娟:我跟黄老师看法不大一样,在当代中国,中秋节应该是春节以外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但是,唐宋以前,几乎看不到任何有关中秋节的文字记录。刚才也提到,《荆楚岁时记》中,就没有“中秋节”的记载。而其他节日,例如春节、清明、端午、乞巧、中元、重阳、腊八等则频频见于各种典籍。而且从这些典籍的记载中看,这些节日的结构形态完整、内容丰富、主题明确,都属于形成较早、且发展相当成熟的民间传统节日。

    那么中秋节始于何时呢?学者们大都认为,中秋节与中国古老的祭月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祭月是自古就有的。所以,中秋节似乎也可以被上推到遥远的古代。但是,祭祀日月的仪式历来都是皇家的礼制,民间则鲜见此类的仪式。从古代典籍中,我们也一直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所以,这种说法只能是一种推测。

    明清以后,各种典籍和地方志在“岁时民俗”的篇章中对中秋节或者没有任何记载,或者有记载,也非常简单,大都只是“馈糕饼瓜果,赏月,会宴,饮酒达旦”等。我们可以说,一直到清朝末年,中秋节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中国只有一部分地区的人过中秋节。

    民国时期,中秋曾一度被确立为全国法定休息日,而且更名为“秋节”。至于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定“中秋节”为法定的休息日,而且还要改名为“秋节”,更名的原因是否是为了呼应“春节”,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很少有人对此作过研究。中秋节成为一个节日,应该是在近代。

    萧放:我觉得中秋节形成既不会早到唐代,也不会迟到近代。中秋节的部分要素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唐朝主要是一种文人的赏月活动,没有成为社会性节日;中秋节日成为家庭性民俗节日是在宋代,宋代中秋还有假日;明清时期中秋已经是社会大节,标志性节令食品月饼就出现在明代,一到中秋节各家就相互馈送月饼,家人共享月饼,称为“共享团圆”;到清代,中秋已经与大年、端午一道成为三大节日。当然,中秋在近代以后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9月25日 第7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回归月饼文化的本义
下一条: ·[黄涛]中秋节:月光里的温情与狂欢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