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中国》的开头,费孝通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中文里“乡土”的“乡”是相对于“城”(城市)而言的“乡下”或“农村”的意思,“土”带有泥土的意思。“乡土”貌似给人以乡巴佬的印象,这其实是近代城市居民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古过着耕耘土地,经营农业的生活,中华民族离不开土地,是在土地上铸就了辉煌的历史。中国社会的根本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使中国社会发展到了近代也同样离不开这些根本问题。
费孝通为什么不用“农村”而用“乡土”一词呢?费孝通关注的是以农业为生计的人们的土著性。中国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人们基本上世世代代依靠土地为生。虽然也有从农村流出的人口,但其根本依然不变。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活动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具有“生于斯、死于斯”的土著性,这样的生活最终便形成了“乡”。{12}换句话说,中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和生活都在乡土之中。“农村”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村落,除此之外,它并不包含更多的意义。但“乡土”与农村相比,还包含有“故乡”的意思。中国农村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使之与“原始”社会里的村落不同。除了作为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之外,“乡土”还展现了调查者和调查对象的关系,费孝通是在包括了由中国人进行本土社会研究的意义在内而使用“乡土”这一概念的。
对于费孝通而言的“乡土”之一,便是他最初正式进行实地调查的中国农民的生活舞台——苏州开弦弓村。开弦弓村是他生长的故乡,也是其历史、传统、生活均和自己的经验相一致的本土文化社会。然而,费孝通对开弦弓村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停留在对个别村落的分析上。他认为,这个村与中国其他很多村有着共同变迁的经历,因此它具有普遍的意义,由此可以了解到中国农业问题的若干显著的特征。{13}开弦弓村与中国其他的“乡土”拥有着共同的问题,所以对开弦弓村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被认为对于解释其他的“乡土”也是有效的。换言之,故乡是自己出生成长的村落,广义上是与自己具有相同文化的一个地区,而作为本土文化社会的中国农村也是故乡,具有农村和故乡两层含义的“乡土”,对于费孝通的学问而言可以扩大到中国所有农村及整个国家。费孝通通过田野调查理解到如此的现实,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通过著书立说等学术活动来改革现实,正是费孝通做学问的目的,这也就产生了他的《乡土中国》一书。
因为是“乡土”,就会产生感情。费孝通指出:衷心地希望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我们所处时代的问题,并获得后一辈人的理解与同情。{14}“理解”是对事物和知识的了解,这是理性的行为。与之相对应,“同情”一般是指感情的行为。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它并不仅仅是指作为感情移入的行为。学问对于费孝通而言是作为中国人的研究者以作为本土文化社会的中国农村即“乡土”为对象从事的调查与研究,目的并不只是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术领域亦即学术界做出贡献,更是要针对中国现实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此种行为,并不只是要理解作为研究对象的“乡土”,它还包括了知识分子对于“乡土”的责任,必须为濒临死亡的“乡土”即中国农村做点什么。对于此种责任感和理解此种立场的行为,费孝通用了“同情”一词来表现。佐佐木卫谈到《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时曾总结道:揭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施策,从这一角度出发,费孝通对于本土文化的混乱有着深刻的自省,这与他对所面临的危机状况的判断有着极大的关系。{15}费孝通的学问及方法,就是以作为本土文化社会的“乡土”为对象,对于在近代化进程中被迫改变并始终备受贫穷困扰的“乡土”,即中国农村的问题,以“同情”的方式进行自省。
费孝通以“乡土”为对象,以“同情”来自省的学问方法,其实与柳田国男的学问方法有相通之处。柳田国男早期并不将自己所从事的学问称为民俗学,而是称之为“乡土研究”。柳田国男在大学攻读农政学,1900年进入农商务省,在步入官僚仕途的同时,他于1913年创办了《乡土研究》杂志。1919年,他辞去书记长官一职,成为朝日新闻社的特派员;1921年因担任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委员赴欧;1923年他得知关东大地震,遂急速回国,此后开始在各地演讲。这些演讲经整理后于1928年以《青年与学问》一书出版。1931年,该书改名为《乡土研究十讲》并再版。1935年,柳田国男又出版了《乡土生活之研究法》一书。
这一时期是柳田国男的学术研究从初期到确立的阶段,在上述著作中,他明确阐述了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在《青年与学问》的开篇,他说:“无论经历怎样的重大灾难,日本的学术都在进步”。这一重大灾难就是关东大地震,面对日本面临的困难,什么样的学问对此能有所救济呢?柳田国男说:“学术难道是奢侈的娱乐或者是向具有相同趣好的上层阶级讨好的一种商业行为吗?相信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对。要救济眼前无数同胞面临的苦难,却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着实让我们深感不安。时至今日,我们才刚刚走上应用之路。”{16}这说明他对学院式的学术持批评的态度,提倡应用于现实社会的新学问,这就是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2009年第3期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