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2009'手艺创造财富──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学者系列访谈
  作者:设计·中国 /文 综合报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4 | 点击数:39499
 

访山东经济学院陈华教授

 

陈华

 

  陈华,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经济》、《济南金融》匿名评审专家,中国保险协会理事,山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理事。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工商银行工作,历任科长、县行行长,市分行部门经理。1996年评聘为经济师,2005年3月评聘为教授。期间,于2001年12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银行脆弱性、制度经济学等。近五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的专著《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被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现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政府委托的重大课题,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计划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5项。近几年在银行脆弱性、金融生态和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形成了一批前沿性、基础性和对策性的重要研究成果。项目成果曾获济南市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经济学院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优秀奖等。

 

  记 者: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请您对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谈谈您的看法?

  陈 华:这次会议的主题选得非常好,一方面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高度相关,另一方面这个题目确实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值得全社会来关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中国民艺研究所承办这样一个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谈到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我认为结合点是非常多的。传统手工艺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然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这些市场要素密切相联,离开这些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平台,产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家只有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才能将其做大做强。像美国的好莱坞、韩国的电视剧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逆市上扬,取得很好的收益,并非偶然,这与美国、韩国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传统手工艺要实现产业化与市场经济最为密切的应该是在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研究传统手工艺的学者、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包括一些老艺人,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研究手工艺的多是从艺术、历史、文化等角度进行,懂艺术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市场,所以各个专业应该联合起来,这个产业才有可能发展壮大。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效果不佳。我们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应积极吸纳一些金融、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科研队伍。传统手工艺涉及到产业问题,必须由与市场、经济、金融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参与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品牌做大做强,在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把手工艺产业做好。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所以我相信这个产业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大的。通过参加这个论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手工艺作为一个产业来做的话,离不开金融专家、财税专家的参与。

  记 者: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手工艺资源带有区域性特征,目前山东有些地区已将传统手工艺资源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临沂柳编、莱州石雕等,您认为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陈 华:手工艺资源确实带有区域性特征,像临沂的柳编、莱州的石雕,往往是一个地区内的几个乡镇或几个自然村相对集中地从事某种手工技艺。传统手工艺的这种特点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我认为题主要体现为两点:

  一是传统手工艺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积淀。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底蕴,可能有一时的发展,但想拥有长期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地区也好,文化产业发展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有源之水。

  二是提升区域品牌和品位。一个地区只有做出品牌,其发展才能进入长效发展的快车道。像欧洲一些国家对手工业的保护力度很大,文化产业化的程度非常高。这样就极大地宣传了本国本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成为这个国家、地区的一张名片。在工业化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工业品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给地区和国家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记 者:请您结合手工艺的特点,谈谈国家要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陈 华:国家在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操作空间很大。从财政政策来看,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振兴产业发展,其中也包括文化产业。我认为,具体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对具体的措施来促进其产业化。

  在资金投入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拨付专项扶持资金。最好的办法是引入硬性指标,就像对教育的投入一样,要有明确、具体的财政资金预算。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引导银行业对手工产业优惠贷款,比如说银行向相关企业发放贷款时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调低利率,甚至采用财政贴息的办法促成银行向相关企业的贷款。另外,国家还应鼓励民间资金的介入。发展手工艺产业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大量的民间资金,将是手工艺产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源泉。

  财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补贴额度应该是硬性的指标,这样做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减免税收,国家对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行业、企业在税收方面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减免,对从事产业的个人少收或免收个人所得税,等等。这样从财税政策方面的优惠,必然会提高相关行业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产业化发展的早期,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其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记 者:我们注意到,7月22日,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请您谈谈《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将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陈 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信号:对包括手工艺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国家是积极支持保护的,但这仍缺乏具体的说明。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像金融、财政、税收、银行以及发改委等部门还应该制定更详细的条款,出台一些操作性更强的政策,这样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从积极的方面看,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国家针对文化产业的振兴出台规划,表明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与扶持态度,说明国家是重视文化产业的,这对于那些从事手工艺生产的企业、个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同时对于那些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人员也是一种激励。显然此举既利于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也利于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记 者: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我们面临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手工艺要走出困境,还应积极面对市场,这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陈 华:的确,我们依然面临着持续恶化的文化生态保护环境。应该说,文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既是现代化造成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纵观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有些国家的政策对路,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就积极有效,有些国家则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我相信,我们国家会吸取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

  具体说来,一方面从事传统手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制作的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市场意识,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及走向国外的能力,不能只等国家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各级地方财政需出台实在的政策,既有宏观政策,也有微观具体的政策。通过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研究人员、艺人各个层面的努力,传统手工艺还是很有作为的,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另外,我感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在参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综合实验中心、特种工艺实验中心、数字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及学校的美术馆、博物馆的过程中,感觉贵校很有特色,特别是在民间文化的调查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手上的这本《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贵校近期在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在参观美术馆和实验室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学生的作品很有特色,许多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些东西完全可以推向市场。现在学校可能主要还在教学与科研究方面重点建设,我觉得下一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可以把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还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学校发展的融资渠道之一,有利于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整理人:刘允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设计·中国 2009-09

上一条: ·韩万峰:记录羌族文化变迁的足迹
下一条: ·“中国记忆”保留文化基因
   相关链接
·[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董捷玉]都市语境下的手工艺传承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刁统菊 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张君]隐性知识视角下黎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反思·[吴昉]变与不变:传统手工艺的媒材转化与融合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徐艺乙]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与创造·[徐艺乙]柳宗悦的思想及其他
·[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钟福民]作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微观生态的手艺人家庭研究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