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对于民间的神话,往往有一种惊人的感悟。他们以自身的职业特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辑录,评点,运用神话。近十几年,由于中国学者对古籍资料的精心梳理,以及众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们采录工作的深入,证明中国的神话不仅丰富,优美,有的民族还非常系统。这是建构中国神话学的基础。
一、最早的知识分子来自巫师,当他们从非专业蜕变为专业宗教者以后,由他们口传或笔传的经书中,不但保留了大量神话,也反映了明显的宗教意识。为此,《山海经》受到神话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它不像《路史》那么驳杂,仅仅保存了有限的神话;不像《穆天子传》那样属于文人的神话再创作;更不像先秦诸子著作充满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而是一部巫术性质的书。后人无论从哪一学术范畴去认识它,均无法否定它的亚文化性质。它对神话所作的广泛而简约的记录,证明其作者和保存者不仅重视神话,而且深信不疑神话的真实。
《山海经》留下的印记是非科学的,是宗教的。从这个意义认识《山海经》,无论社会发展到多么先进的阶段,也无法否认,原始信仰曾经无可争辩地承担过社会发展“因素”的角色,至少具有社会发展因素的意义。
中国古典神话里,有大量古史人物的神话,这些神话人物都曾经有过神的身份与人神不分的经历。尽管神话不能等同历史,但同历史确有不解之缘。然而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因受一些名家观点的影响,对神话的历史化,并因历史化而导致神话的零散,消失,深信不疑,以至走向极端。其实,这只是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复杂多面的情况,中国神话也不例外。
不管中外有多少种神话分类,然而常见的不外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性神话,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先民出于求知欲,从想象出发创造各种解释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神话,并将自然人格化。另一类由历史传说不自觉地演化为神话,即历史的神话化,后人可以剥离幻想的外衣,提炼出历史的核心,便可以重造古史。这后一种又可称之为社会性神话或古史神话。它们并不都是儒家的伪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企图从人事出发,摈弃神话的荒诞和想象,致使中国自古至今,长期并立着两种不同的神话观,即对某些神话人物的故事,在宗教家看来是神话,在历史家看来却是历史。《史记》的五帝,无不是这种身兼两职者。古代无神论者既是哲学史上的先驱,又都是神话的批判者,力图改变文学艺术当神的奴婢的命运,其结果却损伤了神话。其功过得失,都是孔子及其后学者不可能意识到的。
超然脱俗的庄子,才华横溢,在神话的幻想中,用无限的思想批判了有限的人生,将神话升华成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寓言。屈子是真正的艺术家,无疑是从审美角度去理解,接受和运用神话的先行者。晚清处于中国近代的历史变革期,又是非常短暂的时期,各种新思想,新科学,新文化纷至沓来。这时期也是中国神话学形成的转折期。晚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之中不少人从十九世纪跨进了二十世纪,接受了西方的学术思想,并从现实反满清帝制的需要出发,追溯华夏族的形成,强调神话与历史的关系,重视神话的教育作用,萌发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等等。此前,中国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神话”一词,当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交时期,科学的神话学才在中国初露曙光。
二、我国神话学的正式形成,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五四”运动冲开了封建闸门,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推动下,我国神话学有长足的进展。
当时,尽管各人研究神话的动机和角度不尽一致,但却出现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论著。有的学者并不专门从事神话研究,由于其本身的伟大和杰出,留下了不朽之著,如鲁迅,在他前期的论著和后期的杂文,书信中,就某些基本理论阐述了意见。他曾满腔热忱地礼赞反抗神,所谈“神思”问题,已接近当今学者们所关注的原始思维或神话思维。他正式将神话列为文学史的首篇。既充分肯定了神话的社会效益,也不忽视神话的消极作用。鲁迅从1907年写《人之历史》,到1935年创作小说《理水》,中经28年,他的神话观有质的变化。他作为晚清至现代神话学的承前启后者,已孕育出科学神话学的胚胎。
茅盾作为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其历史地位已无可置疑。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既广泛又系统,既注意科学性又注意系统性。他的《中国神话研究ABC》,是我国第一本运用西方科学研究中国神话的开山专著。他一方面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学派的理论,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突破和超越这个学派,而成为我国二,三十年代神话学的集大成者。
闻一多继鲁迅,茅盾之后,活跃于三十至四十年代的神话学领域。他在神话的还原和重建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这一阶段,又正值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他善于小处着手,深入到每一具体神话的研究,然而又大处着眼,以宏观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气魄作论证。在那民族危亡时期,他更重视文化的整一性。除二,三十年代出版过一些学者专著专论之外,三,四十年代,还有一批民族学者,随着抗日战争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为了开发边疆和民族学的需要,曾经发表过一系列有关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研究论著。这批论著多数见于当时西南边陲的书刊,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财富。这批学者,后来有的留在大陆,有的去了台湾,对海峡两岸均有深远的影响。
二十到四十年代在史学界非常活跃的古史辨派,他们对神话作了广泛的研究,重点是从古史的角度对上古帝王神话传说作了细致的辨伪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了不同于儒家的新见解。这一学派人数多,时间长,很有学术能量,在神话学史上代表一个方面,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们编著的七大卷(9本)《古史辨》,至今仍是研究神话重要的参考书。他们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在海峡两岸学术界部分学者之中始终有异议。所以对其功过,有必要作专门的梳理和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