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陈中梅]质疑卜释
  作者:陈中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2 | 点击数:19732
 

  希腊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于古埃及社会里权势显赫、几乎是从不失手地控制着人们思想的僧侣阶层。荷马史诗里,卜师的地位远在王者之下。他们的预卜虽然可资参考(而且经常是重要的参考),却不是决策。卜师不参加首领间军机大事的讨论。诚然,卜术受到神或神力的护佑,但史诗里的神灵从不直接干预人的质疑,对阿伽门农和赫克托耳的“冒犯”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神的大度里有诗人的雅量。事实上,诗人不仅允许人物质疑卜释,而且还以他的方式暗示神致的兆示有时似乎确实可以商榷,因为它们并非总是十分明晰,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互相矛盾。对于间接的质疑,亦即上文谈到的民众或士兵群众对卜释内容的淡忘,诗人的宽容更趋明显,几乎达到了默认的程度。当然,诗人也可能没有意识到公众的淡忘是一种间接的质疑,但事态本身毕竟是存在的,不能,也不容否认。诗人客观“记载”了希腊人认知观的进步。

  荷马不忌讳史诗人物质疑卜释(包括提出新的或不同的见解),在这方面表现出一位大诗人的宽容。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质疑卜释既不是诗人愿意从正面进行鼓励的举动,也不是他有意提倡的史诗人物对神致的兆象和占卜之术应取的态度。在荷马史诗里,质疑卜释总的说来不是一种正确和令人欣慕的举动,不会给质疑的当事人带来好处。通过结果或结局对质疑事实上的否定,诗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这样一条“真理”,即质疑卜释通常对等于错误,不信神致的兆象是鲁莽和愚蠢的行为。一般说来,公开质疑卜释不表现当事人的睿智。相反,它暴露当事人的狂傲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时局的错误判断,表明他们将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惨重的代价。在荷马史诗里,质疑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诋毁神意,更不是为了宣扬无神论, 而是为了用事实(即质疑者的错误)证明卜术的价值和卜者释言的正确。这一点在求婚人的经历和结局中看得尤为明显:他们忽略兆象和预释的警示,“帮助”命运的兑现,自以为聪明,实则愚不可及,非常“主动”和积极地做下不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蠢事。欧鲁马科斯死于非命,被奥德修斯发箭击杀。总之,在荷马看来,质疑卜释不是明智之举,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不应或不宜做出这样的举动。奈斯托耳和奥德修斯都不曾质疑卜释,而他俩是史诗里(活着的)最具智慧的聪明人。崇高的地位和显赫的身份都不足以有效支持人物的质疑,不能梗阻释言的“实施”。质疑或许需要勇气,却从不代表正确。阿伽门农和赫克托耳都有显赫的身世,是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战功卓著。然而,当他们受激情(或豪情)的驱使而质疑卜释时,他们却错了,尽管倘若有意辩解的话,二位或许都可以讲出各自的道理。卜释之术或许不总是那么精确,它的运作也并非无懈可击,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作为一个反映神意的手段和沟通神人意愿的渠道,它是有效的,应该受到尊重。荷马不鼓励人们滥反传统。在他看来,维护既有的神学道统比对它的反叛更能体现人的睿智,更为有利于人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命运多舛的生存。
  然而,不幸的是,在忠诚捍卫卜释的神学道统这件事上,荷马错了,因此很遗憾地并不代表先进。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仍然愿意相信他的抱残守缺是出于某种善意,但历史不会像我们一样看重情面,它所注重的经常不是人的愿望,包括伟人的一厢情愿,而是事变的客观进程。好心也能办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卜释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荷马的权威未能阻止西方思想史符合自身规律的发展,虽然我们不应忘记,这位伟大诗人在守旧的同时,不仅也适度体现了理解和宽容,而且似乎还歪打正着,以他的方式告诉人们,研究西方认知史的发展,追踪西方人对卜释的质疑,后人应该从他的史诗里寻觅源头。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刊于《国外文学》2007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期刊杂志赏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玉]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下一条: ·[萧凤霞 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相关链接
·[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的祖先信仰·[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甘德志]灵鹊传情·青耕兆喜
·[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张兆林 李希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标准研究探微·[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
·[罗兆均]家神的较量:湘黔桂界邻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裘兆远]驱蝗神:中国民间社会的蝗灾预警
·[罗兆均]宗族的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的地方性策略·[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张兆林]艺术形式˙民俗物象˙群体生计·[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生活信仰史研究及相关
·[张兆林 张宪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民间资本刍议·[田兆元]神话的三种叙事形态与神话资源转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