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如今,文学创作总是和影视关系密切,一本小说若“触电”,时常会带来更广的影响和更多销量。《尘埃落定》曾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但阿来对影视和文学的关系不置可否,“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和我没什么关系,拍得好与不好都不会影响到我的小说品质。我不关心电视的普及面,哪怕它对图书销售有用。我希望真正喜欢读小说的读者来读我的书,而不是被电视吸引才来看,我不会让读者失望。我的小说里会有电视和好莱坞大片不能给你的东西,我的形式感,我的语言,只有我的小说里才有。”
亲自上阵改编自己的小说?他更是从未想过,“我可能永远不会做影视编剧,除非我直接写剧本,而不是从小说改编。为什么要把同样的故事讲两遍呢?”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似乎也不容易被改编成影视剧,“那差不多要推倒重来”。他完全承认今天的影视对文学的冲击客观存在,“影视的内容是从文学派生出来的,何况它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增加表现力,会把文学中容易表达的部分拿走。今天的作家确实要好好想想,小说里还有什么是影视无法表达的。如果小说写得和影视剧本差不多,写小说干什么?如果小说的内容都能拍出来,小说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强调,至少在十几年前他就这么想,意识到小说的不可替代与局限之处,“我承认小说的局限,但会在写作中尽量减少这种局限”。
他也上网,看看新闻而已,“根据我的小说观念,起码从文学意义上,网络出现至今对于写作尚未提供什么有建设性的东西”,他还开了博客,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他很反感为了点击率就如何如何,“既然已经有博客了,我会十天半月贴一篇文章上去,说说自己想讲的话。中国这么大,网民那么多,总有同气相求的人。”
他说他一年里总有四五个月要往外面跑,藏区对他的吸引力是城市生活无法替代的。其他时间,他在成都当作协主席,读书,写作。36岁从牧区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如今也有十多年,却几乎不触及城市题材的写作,读者可能有一天读到他写的城市小说吗?“可能性当然存在,毕竟我在成都生活这么多年。作家的任何一种生活体验都不该浪费。但我不会很快去写城市,今天中国的城市变化太快,我需要更长时间沉淀。现在我们觉得很大的事情,隔着时间,放在历史里回头去看,可能也不算什么”。
完成《格萨尔王》的阿来显得很轻松,他说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自己的任务就结束了,“我不操心这本书进入社会、进入市场后的命运,现在我的脑子里一点也不愿意多想这本书的事情,一个字也不想多写。不是没有遗憾,可是有小小的意犹未尽也很好啊,读者也会觉得余韵悠长。”他也不想过多考虑下一步写什么,“先歇个一年半载再说吧”。(本报记者 丁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