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
  作者:CFN 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9 | 点击数:14820
 

  后 记

  完成本书,内心充满喜悦,思绪回到了令我激动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自己有机会经过努力考入大学并成为研究生,转变了人生之路。从知识荒漠走来的我,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以弥补知识的欠缺与天生的愚钝。大学时代几个兴趣在明清史的同学一起学习满文、选修课程、进行学术讨论的情形历历在目,从冯尔康老师学习清史的经历如在昨天。本书记录了自己的清史研究步履,看着书稿,重温20多年的学术生涯,感到花费心血的研究成果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一个交代。

  书中各篇陆续写成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20多年,作者对历史的看法、论文注释的方式、行文的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书除了对于旧作核对史料、订正文字和个别篇章进行调整外,基本保持了原貌。这样做可以记录自己的治学历程,看到时代对作者的影响,多少反映一点清史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结合成文时代理解作品,符合学术史的要求,这样做想来是合适的。

  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奠定了我研究清史的基础。老师所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顾真斋文丛》以及主要执笔的《清人社会生活》,我经常拜读,应当说这些著作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的学术成就也激励自己努力研究,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书成向冯老师请序,老师在百忙中赐序并加以鼓励,内心十分感激。

  南开大学的明清史研究奠基于郑天挺先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研究方向比较齐全,队伍稳定的阵容。自己庆幸在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学术氛围中,从众多的老师处获得教益。留校的大学同窗,如今都成了明清史研究的中坚力量,大家分兵把口,构成了新的学术组合,并显示出研究特色。比我们年龄小的师弟,努力开创新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在学术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个研究群体应将老一辈历史学家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为我国的明清史研究做出贡献。

  本书最后的核对史料工作,得到了王洪兵、申红星、胡宝亮各位先生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常建华

  甲申年正月初三于津门龙兴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
下一条: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
   相关链接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文忠祥]“赋魅”自然: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思考·[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孟晓峰 高西成]清代李氏当王谶语与复明思想的复合·[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