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 记
完成本书,内心充满喜悦,思绪回到了令我激动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自己有机会经过努力考入大学并成为研究生,转变了人生之路。从知识荒漠走来的我,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以弥补知识的欠缺与天生的愚钝。大学时代几个兴趣在明清史的同学一起学习满文、选修课程、进行学术讨论的情形历历在目,从冯尔康老师学习清史的经历如在昨天。本书记录了自己的清史研究步履,看着书稿,重温20多年的学术生涯,感到花费心血的研究成果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一个交代。
书中各篇陆续写成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20多年,作者对历史的看法、论文注释的方式、行文的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书除了对于旧作核对史料、订正文字和个别篇章进行调整外,基本保持了原貌。这样做可以记录自己的治学历程,看到时代对作者的影响,多少反映一点清史研究学术思想的演变。结合成文时代理解作品,符合学术史的要求,这样做想来是合适的。
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奠定了我研究清史的基础。老师所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顾真斋文丛》以及主要执笔的《清人社会生活》,我经常拜读,应当说这些著作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的学术成就也激励自己努力研究,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书成向冯老师请序,老师在百忙中赐序并加以鼓励,内心十分感激。
南开大学的明清史研究奠基于郑天挺先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研究方向比较齐全,队伍稳定的阵容。自己庆幸在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学术氛围中,从众多的老师处获得教益。留校的大学同窗,如今都成了明清史研究的中坚力量,大家分兵把口,构成了新的学术组合,并显示出研究特色。比我们年龄小的师弟,努力开创新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在学术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个研究群体应将老一辈历史学家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为我国的明清史研究做出贡献。
本书最后的核对史料工作,得到了王洪兵、申红星、胡宝亮各位先生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常建华
甲申年正月初三于津门龙兴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