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
  作者:CFN 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9 | 点击数:14819
 

  前 言

  自从大学时期学习清史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期间的研究旨趣,经历了一个从清史到社会史的转变,但研究的重点是在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不过对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也从自上而下地由国家看社会,逐渐向自下而上从社会看国家转变,试图结合两种视角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1982年我大学毕业即从冯尔康师攻读清史方向的研究生。冯老师要求治清史首先重视打基础,布置我们重点读王先谦的《东华录》。自己用了将近16个月将该书阅读一遍,打下了学习清史的基础。由于研究方向与所读书的关系,关心的问题是比较全面的,不过对清代的国家有所侧重。当时冯老师考虑开展社会史研究,正研究阶级关系,建议我们选择阶级关系或宗族方面的研究题目。因此,我在读《东华录》以及其他政书的时候,就比较关心国家的社会政策、国家的社会性质、国家政令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官书中所反映的地方情况,概况起来就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但视角是从国家看社会。我注意到清朝推行宣讲《圣谕广训》,而《圣谕广训》的核心是进行孝治,其中包括倡导宗族制度。宗族问题可以把国家与社会联系起来,于是我又读了50部清代的族谱,了解清代的宗族形态以及与国家的关系。我感到清朝进行统治维护社会秩序有自己的基本国策与政纲,构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书的第一章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不过关于以孝治天下的研究完成于1985年,而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政纲的研究则直到2003年才完成。因为思考宗族与国家的关系,我也进行了本书第四章政权与族权的研究,辨析并考证了清代很有特色的族正制度,论述了政权与族权互动关系中的清朝宗族政策,看到了政权对于族权支持与抑制的双重性。阅读《东华录》以及清实录,我感到清朝特别是乾隆帝对于民生问题很关心,如不断蠲免钱粮,讨论并进行平抑粮价,第二章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清朝重视社会问题,积极采取对策,第三章就此讨论,涉及啯噜、老瓜贼、僧道等,利用的资料主要是清实录与清代奏折档案。我对清代社会的研究除了宗族、乡约等之外,主要是从地方志探讨风俗入手的,也就是说研究清人社会生活,并从风俗习惯透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1986年起,陆续研究了清代的岁时节日、火葬、溺婴等问题,第五章集中了这方面的研究。乡绅是清代社会史的重要问题,第六章收录了乡绅以及其他问题的研究。

  笔者研究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至此告一段落,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清朝以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268年,其统治的有效性远胜于元朝,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清朝统治者认真总结了中国历朝包括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全面继承并发展了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巧妙地将满族本位的统治术融合与隐藏于汉族传统政治文化中。汉朝以来的以孝治天下,宋朝以来的“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方法,在清朝发扬光大,使得这些儒家经典中已经有的政治观念,成功转变为政治实践,使清朝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清朝的上述特性也反映在强调移风易俗上,对于不符合儒家正统观念的社会现象进行改变,宣讲圣谕,设立观风整俗使,治理社会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点。清朝遇到了亘古未有的人口膨胀问题,不得不用心关注民生与社会的各种突出问题,人口问题是制约清代社会与国家的重要因素。宗族的成长也是清朝面临的重要问题,政权与族权的关系深刻反映了集权体制国家控制基层社会的历史。类似的问题还有政权与绅权的关系,也是理解清代国家与社会的重要问题。清朝前期在处理以上各种问题上是成功的,后期则由于自身的退化与外力的进入导致社会失控,最后走向灭亡。20世纪是国家统治进一步深入基层社会,绅权、族权被铲除,传统文化失去霸权,人口生育受到计划的时代,显然是在解决清代的历史遗产。虽然清朝已经被革命,但是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延续性。因此,研究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促进今人思考的现实意义。

  大概是由于从社会史的视野研究清史吧,本书研究的题目多是以往研究较少的问题,即使是已经有过的研究,也试图通过更为坚实的资料与问题意识加以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深化以往的研究。将官方的实录、政书以及档案资料与方志、族谱、笔记等资料结合起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是我研究清史的一般方法。读者也会发现,本书的不少问题是以讨论乾隆朝为主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乾隆朝是清朝的鼎盛并转衰时期,清朝的各项制度在此时完备,反映的社会面相全面,自己对于乾隆朝的历史也用力较多。

  清朝历史由于晚近与资料众多,可以研究的题目实在很多。虽然自己研究清史有年,但是由于中间其他研究任务而往往中断,有些萦绕脑际多年的题目不能集中时间研究,致使本书的内容不够全面,如果今后假以时日,或许可以补充完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
下一条: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
   相关链接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文忠祥]“赋魅”自然: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思考·[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屈啸宇 彭连生]公产环与清代浙东村落的地缘共同体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孟晓峰 高西成]清代李氏当王谶语与复明思想的复合·[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