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李壮鹰]诗歌与音乐
  作者:李壮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7 | 点击数:16924
 

  《虞书·舜典》载帝舜日:“夔,命汝典乐教青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段记载虽不能肯定就是三代时舜的话,但至少可以说它反映了较古时人们对乐歌的要求和看法。其中所说的“诗一歌一声一律”系列,是统属于“乐”的概念的。既然是“乐”,故诗虽有“言”,却完全没有象后世那样强调诗的语言内容和意义,所谓“直而温、宽而栗“二”以及“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云云,句句强调的是它的曲调。春秋时虽已发生诗乐分离的现象,然正统保守的人听唱诗,还是只注重乐谱,季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生年稍晚于季札的孔子对于《诗》的观念,也一直保持着古代重曲调的音乐观念,这与他所谓“行夏之时,乘殷之格,服周之冕,乐则韶舞”的复古倾向是一致的。《论语》中提到《诗》的地方有几处,其中除了有些是受当时“赋诗言志”风习的影响,借引诗句加以触类旁通的引申以外,从本体上、亦即从《诗》本身的角度来进行评论的,只有关于《关唯》的两条,一条是《论语·八份》:“子曰:《关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郑樵《通志》七五:“此言声之和也”);一条是《论语·泰伯》:“子日:师挚之始,《关准》之乱,洋洋乎盈耳战”,而这两条都是从乐调上来着眼的。在他看来,雅、颂这些诗一失去乐调,尽管歌词还在,其所以成为雅、颂的根本已经失掉,直到把乐调找回来,才算是恢复了真正的雅项,此所谓“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因此,孔子对《诗》的观念,正是古代的“乐”的观念。战国以后,虽然《诗》的曲调和大部分古典乐章皆已亡佚,但以乐来看诗的习惯却在人们头脑中有潜在的影响,《荀子·劝学》:“诗者,中声所止也”,还是以“声”来说诗,甚至直到汉代,儒生所作的《毛诗序》,仍是这样来谈诗的特质: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哇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研究中国古文论的,往往把这篇著作视为我国的第一篇系统的诗文学理论,实际上,因为它所说的“诗”就是“音”,故说它是文学理论,倒不如说它是音乐理论。而这段的每一句话,也确确实实就是从《礼记·乐记》中不折不扣地搬来的。盖汉儒论诗,以祖述古代儒家为宗旨,而在古代濡家中,实在找不出真正从文学角度上来论诗的例子,因为那时只有音乐观,尚无文学观。

  前代学者中,有的人虽然明明知道古代的《诗经》是乐歌,但从当时的文学观念出发,往往把文字的歌词当成了古乐歌的主干,如《文心雕龙·乐府》云:“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瞥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刘韶所谓“诗”,指歌词而言,“诗为乐心”,是说歌词是乐的核心与灵魂。既然歌词为核心,在历史生成过程上也就是先有词而后有曲。朱熹《晦庵文集》三七《答刘体仁》:“诗之作本为言志也,方其诗也,未有歌也;及其歌也,未有乐也,以声依永,以律和声,则乐乃为诗而作,非诗为乐而作也。“二故愚意窃以为:诗,出乎志者也;乐,出乎诗者也”。

  其实,从诗、乐在历史上实际产生的过程来看,朱熹恰恰是把顺序弄颠倒了。美国现代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通过对众多的原始民族乐歌的考察,发现古老的爱斯基摩族人所唱的歌,从头到尾只是一连串的咏叹而无歌词。其它的一些原始部落,其歌曲虽有歌词,却异常简单,“只有在旋律转折时一才换上一个字,而每句歌词只有一个字,这个字又往往是所歌颂的神的名字”,从而令人信服地得出:“有词的歌曲是从有音无词的歌曲逐渐发展衍化而来的”这一结论(《原始艺术》)。中国的史籍也证明了这一点,《路史》:“东户氏,其歌有乐而无谣”,从这个传说中,似乎可窥出邀远蛮荒时代的歌光有乐调而无歌词的情况。《吕览》所载的“侯人兮猜”,作为有实义的歌词也只有短短的“侯人”两个字。到了《诗·国风》的某些歌中,虽歌词增多,但也是几句简单的话随着固定的乐章格式而往返重复,每阙的歌词在重新吟唱时只是改一些字而已。这些都说明,歌中的词,确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而曲调比词产生得更早。不错,歌词作为有意义的语言,确实象朱熹所说的那样是“言志”的,但朱熹不知道,人类对“志”的表达,并非仅有语言之一途;他更不知道历史上在“以诗言志”以前,还有一个“以乐言志”的时期。周代有“乐语”一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所谓“乐语”,就是音乐语言,亦即以乐曲代替言说来表情达志。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曾列举一些先秦人对“乐语”的传说,如《礼记·乐记》载子夏曰:“古乐,“二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是说古时的音乐是用来当语言使的;《礼记·仲尼燕居》叙大餐礼时有这样的话:“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是说音乐的演奏本身即可示情、示德、示事,而不必用言语去说。《荀子·乐论》有一句话:“君子以钟鼓道志”,“志”‘就是言志,钟鼓之声即能言志,也是以乐为语的情况。《论语·阳货》篇载有孔子的一段轶事:“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闻之”,面对来请的使者,孔子说自己病了,这是因他不愿见孺悲而讲的托辞,既是托辞,就不是心里话,也许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太诚实,而当面说心里话又实在不好意思,所以他才在使者前脚刚出门时,把心里的话用琴弹给他听,这恐怕也就是古时乐语习惯的遗留。春秋时上层社会交流意见、相互酬醉,盛行一种叫作“赋诗言志”的办法,就是不直接说出白己想说的话,而是从《诗经》中断章取义地挖取有关章句,把自己的意思暗示出来。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载,赵孟到郑国去,子大叔背诵《诗经》中《野有蔓草》来表示欢迎。《野有蔓草》原本是咏唱男女私情的歌,而诵诗人却不管诗句的原义,只取其中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的句子,以表达自己与赵孟会见的欣喜。在这种对诗的用法中,诗被掏空了原义,而变成一种抽象的、广义的、无处不可运用的成语。相对于“乐语”。它可以说是一种“诗语”。而这种“诗语”的风习,当出现在诗与乐开始分家,人们只能背诵《诗经》的歌词,而对它的乐谱已不大谙熟的时候。在赋诗以为“诗语”之前,应有一个唱诗以为“歌语”的阶段,《左传·哀公十六年》载晋侯与诸大夫饮燕,齐高厚唱诗以献,荀惬从中听出他有“异志”,当反映先前诗乐未分时,人们以唱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己意的情况。而再往遥远的以前追溯,在歌还只有调而无词的时代,人们表达情意就只能用乐曲,也就是传说中的以乐相示的“乐语”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文艺学网 2007-12-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蔡春华]民间故事中的日本
下一条: ·[江敏]武当山吕家河民间礼俗歌──“待尸歌”漫议
   相关链接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白莉 郁露]AGIL模型下云南澜沧老达保歌舞传承策略研究·[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
·[梅联华]民俗音乐保护与传承初探·[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
·[姚慧]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吴霜]亦乐亦俗
·[苏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越弦音乐文化艺术特征探赜·[罗宇博]湖南临武(油湾)傩戏“元宵祈福”音乐文化功能研究
·[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袁正洪 陈如军]浅论诗经之乡房县民俗与《诗经》“二南”的千古传承遗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