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魏家川]有关身体的日常语汇的审美生活分析
  作者:魏家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6 | 点击数:7071
 

  身体从来就是美的容器,否则不会有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不会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人体绘画,不会有东方的春宫图与浮世绘,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也就不会创造出如此众多而又精美绝伦的人体艺术杰作了。寻常百姓也就不会对身体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与精力。人体,特别是青春女性那富有灵性和曲线的胴体,几乎各部位都集合了太多的审美元素:秀发,美貌,玉颈,冰肌,丰胸,柳腰,纤腿,亭亭玉立,步步生莲,仪态万方,风情万种,婀娜多姿,楚楚动人。旧式小说的陈词滥调:月貌花容,齿白唇红,眉如远山,齿如编贝,明眸善睐,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含愁似问,等等等等,曾经都是对女性富有美感的身体的富有才气的审美感受。如今,身体更是被视为艺术加工的对象来“塑”,既是一种审美生产,也是一种审美消费。既生产和消费自己的身体,也生产和消费别人的身体。人们爱美厌“肥”,时尚者早将过时的“减肥”置换为“瘦身”,升级为“塑身”,或是进一步美化,在人体上作画。除了高度审美化之外,身体也是高度历史化的。身体的审美创造及其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内涵和意义决非仅自今日始。就说由来已久的纹身吧,从最初驱蚊避虫的功利考虑,到将其赋予图腾禁忌的内涵、宗族部落归属的内涵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欲望的对象、审美的对象等,人类的身体着实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中国古代旧式女子的对镜贴花黄,与今日豪华商场第一层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相比,只能算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有限利用,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可言。缅甸女子为了获得颀长的玉颈,用一圈一圈的金属环人为撑长自己的脖子,据说如果取下金属环,细长的玉颈根本无法支撑起头颅的重量,为了美可谓是独出心裁,不惜代价。据说还有某些原始部落族人为了长高,不择手段,不惜断腿促生。但所有这些,在今天现代化的身体加工制造业面前只能算是手工作坊里的手艺活儿。人类今天对身体的操控、生产、加工、修理的能力与技术已达到“脱胎换骨”的水平。尽管“移魂大法”还是武侠里的天方夜谭,置换人体器官乃至植头已不是医学上的神话。著名歌星杰克逊由黑到白的皮肤漂洗,也只能算是表面文章小儿科。更多的人是随心所欲地将爹娘老子给的身体肆意篡改,眼睛 %&’( 某人,嘴巴下载某人,削去颧骨,舌尖分杈,胸部和臀部填硅填胶,只要自己高兴,周身可以组装,或是做成一个拼盘,只要花钱到位,准保整形后的爸妈不认识度四星级以上。地球上如此众多的物种还没有什么像人类如此这般玩命地改变自己的身体的。

  在形象文化与文化形象的催生下,后现代社会的视觉中心主义方兴未艾。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个体文化、圈层文化、职业文化、群体文化等的形象代言人。人与人之间、社会阶层与群体之间被塑造成看与被看的舞台。为了更好地看与被看,数不胜数的人们戴上了眼镜、隐形眼镜以及取代早期秀郎镜的各式各样有款有形的墨镜。没有被看到的东西它的价值就很难被肯定和实现。穿名牌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被看到,诚如古人所说的锦衣夜行。只有被见证的消费和展示才能获得和提升行为的炫耀性快感。)Way of life is way of seeing肤色额发生活方式就是观看方式。与此同时,看与被看也置入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互动的审美关系。看与被看集中体现了视觉愿望、视觉快感与视觉焦虑。人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对于自己想要看到的,人们目不转睛,对于自己不愿看到的,有时完全能够做到视而不见。视觉是直观的,因此它必定在比语言更具体、更生动、更全息的体验层次上与人们的心灵相结合。“形象大于思维”,人类满怀视觉化冲动与激情,渴望大饱眼福。如果说历史上曾有过偶像崇拜的时代,如今我们是否或作为视像囚徒或带着图像厌恶症进入读图时代视像社会?文化产业所拥有的镜像热情以及对视觉中心主义的影恋使影像编码能力几乎成为文化控制权力。尼采曾惊世骇俗地呐喊“上帝死了”,后现代的人们却发人深省地呼号“上帝在电视中”。这不是话语与画面的文化互动,而是画面对话语的颠覆。视觉中心主义使视觉进一步除了为理智活动的高层结构提供比喻外,常被当作各种知觉的范式,并因此作为其他感觉的尺度,如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看法”、“看点”、“视点”、“观点”、“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等。现代研究者做过实验,证明人的感觉印象70%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9% 来自其他感官。惟其如此,传统俗语才说“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也是 望世界的窗口。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也说:“不要想,而要看”

  在男男女女来来往往的身影所构成的都市声色中,身体可谓是最为长盛不衰的看点,往往是个人审美创造的经典之作、得意之作,也每每是包装得最为用心和精致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即资本。那些人气很旺、一路窜红的演艺明星,拥有自己的私人化妆车,媒体对于一切有关他(她)们身体的八卦新闻津津乐道。还有那些令你眼前一亮的靓哥靓妹,吊带衫、露脐装、无袖衣、超短裙、三点式毕基尼一应俱全,打扮入时,美不胜收,身价不菲,待价而沽。而据雅虎网站报道,天津一丑女找工作上千次被拒,愤然整容整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对身体的管理与经营,当之无愧成为了经济行为,而其中体现的商业文化内涵和审美文化价值,颇值得人们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类的现代文明只不过是人类血肉之躯的物化史与异化史而已。譬如,电话是我们听觉的延伸与变形,电视是我们视觉与听觉的延伸与变形,电脑是我们大脑及中枢神经的延伸与变形,而汽车与飞机,则是我们双腿双脚的延伸与变形,至于体现我们身份、地位的住宅与服装,也不过是我们身体的第二形式而已。再如,红灯区也不过是人肉市场而已,是女性身体与女性特征的展览与贸易,是以异性身体为主导理念和核心技术的肉体功能及价值的开发。文明是人类身影的膨胀。人类身体工业、身体文明的外化、物化与异化,大有遮蔽我们自然而赤裸的身体的可能,使人类不仅心为物役,也身为物役。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没有必要也没法做到传统意义上的“守身如玉”。芸芸众生懒得操这门子心思,只有不与时俱进的人士才甘冒卫道士的恶名,怀有反思与批评的意愿、冲动与激情。电视时报》曾报道一西方男子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裸奔,不管这位男子的裸奔动机与裸奔理念是什么,事实上它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裸奔。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艺学网 2006-12-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宪]日常生活批判的两种路径
下一条: ·[王笛]茶馆与都市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王子麒 鞠高然]具身性范式下的群体认同与流动边界
·[王静]职业重塑与身份置换:乡村分娩医疗技术与身体权力转向·[孙小淳]从“积淀”中来:非遗劳动号子的基因档案、气理机制与身体想象
·[彭树欣]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礼·[李鑫睿]“吸猫”:都市趣缘群体的民俗交流实践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
·[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张凤霞]身体感的性别化塑造及其实践逻辑:从年节花馍备制说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