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刘怀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6-09 | 点击数:9615
 

 

  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一位和20世纪一同降生的现代法国思想大 师 ,在其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三百余篇论文这样一笔丰厚的 精神遗产,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 ,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斐伏尔的重要著作《日常生活批判》第1卷于1991 年被首次英译刊出之后,其后两卷的英译本可望于2003年前后问世。这是继《 日常生活批判》三大卷的德语与日语译本之后的第三种外文译本。

 

  一、关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评价

  1.关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来源与早期形态研究的评述

  马克·波斯特发现,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最早见于《被神秘化的意识》一书 。此书是作者写作计划中的《五论唯物主义哲学》之第一种,计划中的第三卷即定名 为《日常生活批判》。十年后的“第三卷”以更大的篇幅变为现实,从此日常生活批判也便 成了列斐伏尔的毕生事业。

  特里比希认为,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概念可能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 日常状态”与“常人”观点的影响,而不是卢卡奇的物化观点的影响。 通过青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及马 克思的《巴黎手稿》,列斐伏尔于1933年左右在没有读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 ,特别是其“物化”理论的情况下,与古特曼一起写出了《被神秘化的意识》一书。正是在 此 书中,列斐伏尔提出了后面系统阐述的日常生活异化问题。从书的标题可以看出,列斐伏尔 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层最广泛的异化,不是马克思当年所深恶痛绝的劳动异化,而是遍 布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意识形态的“自我欺骗”。此书与《历史和 阶 级意 识》不同,认为所有的意识包括卢卡奇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都有神秘的骗人的 方面。

  布克哈德认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形成,就其现实原因来 说,始于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列斐伏尔认为欧洲革命的失败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日常生活意识的神秘化,特别是个人主义意识与民族主义意识这两种意识形态神 秘化。这一点与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与经历有相似之处。但后来列斐伏尔将重点转向对大众 消费社会的研究,而不同于阿多诺等人陷于对法西斯主义的哲学美学批判中不能自拔。早期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是和同时代的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卢卡奇的物化与阶级意 识批判理论、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与文化工业理论等联系在一起的。而到了后期,他的“消 费 引导性官僚社会”理论则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理论、福柯的惩罚社会理论等联系在一起 的。早期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思想根源则是他与古特曼在整理出版《马克思著作选 集》与《列宁论黑格尔辩证法的笔记》过程中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黑格尔的 体系与方法问题的独特理解。

  2.关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概念的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独特性是与其核心概念“日常生活”的丰富内涵联系在一起的 。谢尔兹发现,列斐伏尔是根据20世纪之初的超现实主义来把握“日常生活”、“日 常”(le quotidien)的概念。日常是一个反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陈腐的、琐碎的与枯燥重复 的生活品质的概念。“日常”(the everyday)与“日常性”(the everydayness)不能简单地 等同于“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或“每日生活”(daily life)。 后者通常是指那些不好分类的、习惯性的、常规性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的本性,而不是用于 批判性地特指的每天生活中的异化、干巴的“日复一日性”特征。借安东尼·吉登斯(Antho ny Giddens)的话来说,一个是现代社会的单调乏味的机器般的有节奏的日常生活(ev eryday life),另一个是古代社会的充满着具体而丰富的意味的每日生活(daily life)。

  谢尔兹指出,在列斐伏尔的著作中,日常生活是指一种单调乏味毫无意义的生活,而不是指 每天的平常生活。这一点与赫勒倾向于将日常生活理解为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本真 ”状态的立场明显不同。列斐伏尔突出的是日常生活的本真性的缺失与异化四处弥漫占支配 地位的特征。日常生活因此并不是一个创造性的自我实现的活动过程;它同时又是 一个充满奇异冒险色彩的世界,一个克服或扬弃矛盾的过程。

  3.关于列斐伏尔早、中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的研究

  在波斯特看来,《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实际上还尚未真正将马克思的哲学引向一种 日常生活批判的现代性社会学,而主要是运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劳动异化理论,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现象作了逻辑的分析与揭露,特别是对意识形态异化现象进行了 深入的批判。在第二卷中,列斐伏尔走出了异化理论的一般框架,放弃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 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元结构,将日常生活视为独立于经济与政治两个“平台”之外的一个新 的“平台”,并且日常生活这个“平台”已经处于比生产更重要的主导性的位置上:日常 生活取代了马克思的工厂车间而成为社会的核心位置;现代日常生活扮演了过去“经济”的 角色。它具有统治地位,这是新革命的源泉。因为日常生活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组织化的一个 重要部分,一个压迫的核心地区。

  谢尔兹详细地讨论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的前后变化与差异。在列斐伏尔的早期著 作《被神秘化的意识》一书中,日常生活仅仅是沉闷单调的每天生活现实,它终究要被一种 革命的、非异化的社会生活所取代。经过近40年后,在他的系列著作《日常生活批判》中 ,日常生活又呈现为一种抵抗与更新社会生活的基础,可以作为神秘的灵机(瞬间)与非异化 的在场来揭示——就像阳光穿透层层云雾: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如同层层乌云,而瞬间的在 场则似耀眼夺目的灿烂阳光。瞬间是日常生活的一种拯救:“日常生活=单调性÷在场的瞬 间”。在谢尔兹看来,把日常生活作为每天生活来理解,并同卢卡奇、海德格尔、列斐伏尔 这些理论大师们所说的那些琐碎的“日常性”区别开是十分重要的。从《被神秘化的意识》 开始到《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始终研究着这样一种琐碎乏味、单调无奇的日常生活。 在列斐伏尔看来,发现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发现日常生活批判的认识论。

  伽丁纳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与《 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这两本书之间的区别,即相对集中地研究与评述了 列斐伏尔的前期日常生活批判与后期日常生活批判之间的明显区别。总体来说,列斐伏尔在 《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中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化的立场, 而《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也相对悲观了一些。在第一卷 视 野中,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日常生活是各种 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 革命的策源地。而《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则认为,在现代社会初期,日常生活还是一个 被忽略的、因而放任自流的边缘化领域,而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则被全面地 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日常生活成了资本主义统治与竞争的主战场, 而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现代社会成了一个“受控消费的官僚社会” ,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在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被技术理性、市场交换所入侵,被传播媒体的符码化统治体制多 重性地殖民主义化了。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交换价值超越、脱离使用 价值的社会,一个为生产而生产而不是为日常生活而生产的社会,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 中生活意义消失、现实参考系统消失的异化现象。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人们所生活的日常生 活世界便是一个漂浮着各种符号的神话般的世界,一个语言变成了纯粹视觉刺激、而没有任 何确定性意义与对应的人文意义的世界。这就是说,语言不再是表意现实的一种象征符号, 而是独立的自我生产与复制的能指系统与符码系统。多种面孔的符号与象征已经被抽象普遍 的符码所取代。前工业社会中所常出现的人们对自然统治、对暴力统治的直接恐惧不见了, 但人们今天则生活在一个你根本无法逃脱的符号化、体制化、抽象化、匿名化、功能化统治 时代,一个不再有具体恐惧、因而是恐怖普遍化的时代。正因为如此,列斐伏尔才始终坚持 ,今天的社会解放一定是总体性的而不是某个领域的(如经济的或政治的、文化的),一定是 日常生活的节日化、艺术化与瞬间化。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下一条: ·[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相关链接
·[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李扬 陆慧玲]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康豹]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动态·[陈刚]周作人神话思想研究
·乌日古木勒:《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出版
·[丁雄飞]列斐伏尔、早期新左派和六十年·纪念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暨钟敬文先生高等教育与学术文化思想研究系列活动
·[刘怀玉]列斐伏尔与20世纪西方的几种日常生活批判倾向·[吴宁]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评析
·[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批判·杨利慧: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
·[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仰海峰]一部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力作
·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