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利·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
1901—1991
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于1901年出生在法国斯科尼一个官僚家庭里,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对贫乏的法国官方哲学不感兴趣,在寻找可以接受的哲学的过程中,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他和波利泽、摩昂日等人关系密切,形成一个人数不多的哲学集团。他还与法国文艺界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迅速投入现实的政治斗争。1928年,他创办了法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刊物《马克思主义杂志》。1929年,他参加了法国共产党。1930年开始任大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德国法西斯占领,他的教授职务被解除。1944年以后,他历任杜卢斯法国广播台主任、国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大学农泰尔学院社会学教授等职,1973年退休。
列斐伏尔是一位和20世纪一同降生的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在其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60多部著作、300余篇论文这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 ,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1938)、《日常生活批判》(1946)和《资本主义的幸存》(1973)。值得一提的是,在列斐伏尔的重要著作《日常生活批判》(1946)第1卷于1991年被首次英译刊出之后,其后两卷的英译本也于近年问世。这是继《日常生活批判》(1946)三大卷的德语与日语译本之后的第三种外文译本。
列伏斐尔批判资本主义形塑的空间,提出了空间三元论,并区分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对立关系。所谓的抽象/社会空间,类似一种中心/边缘的对抗关系,抽象空间由知识和权力相互交错构筑而成,是层级式的空间,适用控制社会组织的人。列斐伏尔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形成的扩张系统性暴力,认为资本主义所生产的抽象空间反映资本与国家之权力,因此他描述抽象空间为一个视觉/几何/阳物的空间,同时是现代性的征候与构成,而公共空间正为现代性之核心范畴。
对列氏而言,西方对领土的殖民,与对阶级、性别和异己者的支配是不断进行的。这种公共的,以及隐含了客观的时空概念之界定,常常由帝国主义之扩张与殖民支配而植入第三世界,伴随着数学精确技术的空间区划,按土地权利的认定进行殖民,这就是时钟的权威与地籍图专制性所建构秩序专制与现代化权威。而社会空间是相对于抽象空间,非完全由权力者控制的,是一种实践的、零碎的、社会成员外部化与物质化的日常生活经验。但资本主义逻辑下,空间虽有权力交错,但大部份被资本主义所控制。
相关研究文献:
1.仰海峰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读《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北京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
2.刘怀玉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批判 《求是学刊》 2007年第3期
3.吴宁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 《哲学研究》 2007年第2期
4.吴宁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5.吴宁 列斐伏尔视野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 《燕山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6.黄继锋 日常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3期
7.刘怀玉 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的基本意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
8.吴宁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评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
9.刘怀玉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河北学刊》 2005年第3期
10.刘怀玉 消费社会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转向——以列斐伏尔为主线的研究 《理论探讨》 2005年第2期
11.范海武、刘怀玉 “总体人”的辩证法——论列斐伏尔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南京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
12.刘怀玉、海悟 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后马克思哲学”转向 《南京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
13.刘怀玉、范海武 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一种后马克思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 《求是学刊》 2004年第1期
14.刘怀玉 列斐伏尔与20世纪西方的几种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求是学刊》 2003年第5期
15.刘怀玉 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 《哲学动态》 2003年第5期
16.张双利 列斐伏尔的现代性思想述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年第4期
17.刘怀玉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 《现代哲学》 2003年第1期
18.仰海峰 列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 《现代哲学》 2003年第1期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网页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