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成年礼 最受瞩目
虽然叩首礼声势浩大,但现场最受瞩目的还是乞巧节举办5年以来首次在公众面前重现的汉代“女子成年礼”。同穿古服,珠村长辈潘慧君给12名年轻女子别上发笄,象征她们“已告别孩提时代”。
“拜———兴———!”女子随声鞠躬、平身,传统味十足的仪式其实是一场由天河职中女学生参与的演出,即将高三的小招觉得很荣幸,“亲身参与传统成年礼,使自己对传统乞巧加深了解。”
“每走一步、袖子怎么摆动,都有讲究。”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珠村民俗专家潘剑明是仪式主持,他透露,此次演出专门请来“汉礼”专家按历史传统还原场面。
着汉服的还不只是参加成年礼的女子们,一位从海珠区坐了2个小时车到珠村的“80后”男子,也是身穿深蓝色长衫汉服,他看完整场还不时举起手中相机拍照。
据悉,昨天在的“汉装客”多是广汉会(广州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的成员。“穿着汉服出门,沿路已经有街坊不断在看。”自称“柚子茶”的女子称,尽管感觉别扭,但还是很希望穿着传统汉服来“应节”。而为自己亲手做了一套汉服的李小姐则专门一早从中山赶来,带着晚辈于村中处处流连。
最老“巧姐”:
莫让女儿节 成了婆婆节
今年88岁的黄彩余是珠村巧姐的“四大元老”之一。昨日,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短衫,端坐在“以良潘”祠堂里面,热情利索地欢迎着我们。1998年的时候,她和村里其他三位老“巧姐”发起了七夕乞巧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广州乞巧文化节,谈到当年,老人非常兴奋。
黄彩余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会做手工艺品过七夕乞巧了,15岁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整整62年都没有过乞巧节。1998年的时候,孙子也成年了,黄彩余终于闲了下来,于是她和其他三位同龄巧姐一拍即合,决定恢复这一传统节日,过七夕,摆七娘。从此,广州又见乞巧。因此黄彩余和其他三位老“巧姐”谢慧琼、周文联和陈宝好也被称为珠村乞巧的“四大元老”。黄彩余最擅长的是做各种人物,穆桂英、七仙女、花木兰、牛郎织女等好多种人物她都做过,其中一套还被收藏进了博物馆。她的儿媳妇也是一位“巧姐”,而孙女则是一位“玉女”———也就是行祭拜仪式的女子。一家三代乞巧,在村中传为美谈。
黄彩余也提到,她很想教小朋友学手艺,可是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忙,忙着读书、玩电脑,基本上没什么心思学乞巧手艺。不过,她对手艺的传承还是很乐观的,她指着旁边正在忙着的中年巧姐们说,她们是2006年加入“巧姐”队伍的,基本每年都有退休了的阿姨加入到她们之中,乞巧节在今天已经不是“女儿节”,成了“婆婆节”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8月24日 15:0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