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为什么要再写中国文学史?
  作者:贺莉丹 江家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5 | 点击数:19173
 

 

  “我们提供旁观者的视角”

  《新民周刊》:我知道,目前你和宇文所安等海外汉学家一起参与写作《剑桥中国文学史》(TheCambrid g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目前你们上卷的进度如何?

  艾朗诺:事实上《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上卷我们已经写好了。参与这本书的海外学者很多,比如,宇文所安(Ste phenOwn,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负责的是中国唐代文学部分,我负责中国北宋文学部分,奚如谷(StephenH .Wes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及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负责中国元代与明代文学部分……这本书正在准备出版,很可能将在2009年正式出版。宇文所安也告诉过我,《剑桥中国文学史》开始安排翻译成中文了,中文版会在晚些时候问世。《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下卷则由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孙康宜教授负责。

  这件事情不容易做!因为这是第一本用英文来写关于中国文学的通史。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告诉读者很多基本的中国文学历史史实;另外,我们也希望能给读者以区别于传统中国文学史的全新视角与看法。两方面都要兼顾。

  比如,我负责撰写的中国北宋文学部分中,我首先会侧重从作品出发去关注诗歌、宋词、散文部分,不过这次我还会收录一些通常被中国传统文学史不太注意到的笔记文学作品。在文学家方面,我写了很多人,除了注重最负声名者以外,我也会写到第二、三等作家。

  《新民周刊》:我们也关心,你和你们的团队将会用怎样的一种角度去还原我们所谓的中国文学历史真相?另外,《剑桥中国文学史》会不会因为参与的汉学家太多而造成风格迥异?

  艾朗诺:这是一种很特殊的topic(课题),我之前都没有写过这种general(总的)文学史,我宁可一个个作者逐一写,所以这次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我写完北宋卷,历时一年多。

  我并不是吹牛说我们写得如何好,但我们也许有一些新的看法跟你们不一样。作为海外汉学家,我们读书很慢,我们知道的东西比你们中国国内学者少多了,但我们有一点好处在于:我们是站在外面看一个东西,跟你们站在里面看,角度不一样,我们提供旁观者的视角。

  《新民周刊》:能谈谈你的夫人陈毓贤女士(SusanChanEgan)吗?她是否也算是你的中文老师之一?

  艾朗诺:我的夫人Susan是在菲律宾出生、长大的华侨,我和她是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相识的。她也在研究一些中国历史问题,《洪业传》出版以后,她还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周质平教授合写了一本新书,今年3月份出版,是关于胡适在美国的女朋友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女士(EdithCliffordWilliams,1885—1971 )的。韦莲司女士是很有艺术天赋的画家,Susan研究出很多韦莲司女士的事情。

  Susan不会教我学中文,因为她的英语要比我的中文好很多,我们习惯于用英语交流。我在家没有说中文的权利,会被她笑话的。(笑

  《新民周刊》:你的孩子会继续走你的学术之路吗?

  艾朗诺:我有一个女儿,她今年28岁,读的是心理学专业,刚刚博士毕业,目前也在大学教书。我女儿可不敢学她老子的学问,至于她的孩子学不学中文,我就不能替她做决定了。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中国文学真的很美。

     ( 来源:新民周刊;撰稿:贺莉丹(记者) 江家岱;实习生 陆阳阳 对本文亦有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新浪 2009年06月03日12: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阿来:多年写作,我的内心总在挣扎之中
下一条: ·实录:著名作家阿来谈新作《格萨尔王》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玉冰]为神像“开光”·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杜德桥与汉学结缘的多彩人生·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
·杨联陞:汉学界第一流学人的“书评经验谈”·[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卢梦雅]早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民俗的辑录和研究
·德国汉学家薛凤:《天工开物》让我与中国科技史结缘·[吴思远]纷争逐罢羡优伶,翔空飞钓亦关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