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历史视角与田野调查:我的台湾庶民戏剧研究
  作者:林鹤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27 | 点击数:16552
 

  前言

  来自庶民生活中的戏剧活动,无论是否跻身大众休闲文化的主流,它总是欠缺官方以及知识阶层的注视。因而研究庶民戏剧的表演活动和艺术内涵,需要运用大量田野考察工作,透过取得的材料和讯息,来理解内涵,掌握现象。而一个立体的解析,往往必须涵盖在历史视野之下。
 
  笔者长年从事台湾庶民戏剧研究,进行的研究型态多端,深感历史视野对于艺术文化内涵剖析与现象解释的重要性。为了具体说明,本文选择个人研究中较为单纯的「都会型民间庙会剧场表演环境调查研究」和较为复杂的「歌仔戏的戏剧概念与理论建构(I):以叙事学为重心」两项研究做为例子。前者为剧场环境研究;后者则是一个剧种创作艺术和机制的总体研究。
 
  首先说明调查工作的设计和执行。即使是简单而平常的步骤,都有许多攸关成败的技巧和原则;针对复杂的议题,则更是需要经过反复思考、研拟和修正执行方法。其次,说明当获得材料和讯息,从中发现现象之后,如何探寻背后的因素,提出一个内部的观点。尤其重要的是,如何指出它的意义,呈现一个文化现象的完整性。无论是单纯的或复杂的个案,历史视野的有无,都扮演分析理解的成败关键。
 
 
  一、历史视野与田野调查
 
  随着汉人移民到台湾,戏曲在这个岛屿已热闹活动了近四个世纪之久。它一直与民间紧密结合,不同社会阶层或性别,容或对不同剧种有所偏好,但没一个剧种可以截然区隔知识分子或老百姓[1],因而所谓「庶民戏剧」这一词,用在台湾,颇显得有些多余。
  知识与庶民之别,要等到日据时期现代戏剧从日本传入才发生。当时的「新剧」主要分三类:知识分子新剧、职业新剧和歌仔戏剧团的改良戏[2]。前者和后二者是清楚区隔的。近几十年来,台湾现代剧场中的「小剧场」,亦以小众的知识分子为对象,与一般老百姓有所距离[3]。
  然而,台湾本地的戏曲长久以来并未能如大陆的某些剧种,在流行有日,流行范围也扩大之后,创作层次便从民间的口耳相传,提升到文人参与的文学格局。「文人化」是戏剧「精致化」的必要过程,台湾所有的本地戏曲剧种都不曾经历这样的过程,它从未吸引文人大量、深度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果然是十分「庶民」的。
  「庶民」的背后意义非同小可,除了可能具备活泼的生命力、淳朴通俗的风格、贴近生活的本质等等之外,它也意味着:有剧目没有剧本,有技术没有理论。它活生生的和民俗及宗教结合,艺术位阶却得不到认同。
  学术研究上,也有相应的状况。日据时期有关台湾本地戏曲的研究文献,大多是日本人以「资源调查」或「种族研究」的心态写成的调查报告和报导。当时台湾人的知识分子着手于戏剧研究的并不多,对于戏曲的关心更是极为有限。终战后大学以上的学术机构渐增,但是在前几十年,对于台湾本地戏曲的研究都只有零星耕耘,要等到一九八Ο年代以后才渐成风气。
  从事台湾戏曲研究,面临的是和大陆戏曲研究完全不同的「场面」。它没有浩如烟海的富厚文献可供挖掘探索;它还处在更草创的,必须去建构文献的起点。它只能从田野采集奠基,将剧目转换为剧本,将现象化为理论,或搜罗湮没的信息,让它们重见天日。我的研究也不例外,比较幸运之处,是一九八Ο年代以来,已经有许多学院和民间的前辈,以他们的智慧和身体的劳动,在二十几年间,累积了一定的成果,指出了可行的方向。
  戏曲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是间接透过民俗学研究,从文化人类学变化而来的。文化人类学家搜集资料,本为配合人类学理论的需求,解决人类学的问题;当然,戏曲剧种的田野调查,也以解决剧种学理论及问题为目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戏剧学也是如此。
  我以戏曲剧种为主体,从整体历史发展的视角俯瞰,探索我所不知道的事物。田野工作帮助我从单一现象观察,掌握到整体状况,完成环境与内涵规律的建构;更帮助我结合文献,为它们拟设出一个历史纵轴的定位点,探索诸多发展问题的答案。
  笔者踏入台湾戏曲的研究领域,系以北管戏做起点,而后花了最多的时间在田野资源依然丰盛的歌仔戏上。自1995年以来,笔者主持的台湾戏曲研究计划包括:

  

计划名称
委托单位
执行时间
乱弹戏潘玉娇.王金凤.新美园艺人技艺保存计划
传统艺术中心
1996/7/1-1998/6/31
(协同洪惟助教授主持)
闽台戏曲关系之调查研究
科学委员会
1996/08/01-1997/07/31
(协同曾永义教授主持)
乱弹戏潘玉娇.王金凤.新美园艺人技艺保存计划
传统艺术中心
1998/7/1-1999/6/31
(主持)
九零年代台北地区野台歌仔戏演出活动调查研究
科学委员会
1998/08/01-1999/07/31
(主持)
宜兰本地歌仔传习计划
传统艺术中心
2000/1-2000/12
(协同曾永义教授主持)
都会型民间庙会剧场表演环境调查研究--以台北地区为例
科学委员会
2000/08/01-2001/07/31
(主持)
采撷历史的光影—歌仔戏照片搜集整理计划
传统艺术中心
2001/2-2001/12
(主持)
采撷历史的光影—歌仔戏照片搜集整理计划
传统艺术中心
2002/1-2002/12
(主持)
台湾歌仔戏历史建构计划之I──战后初期歌仔戏剧团研究
科学委员会
2003/08/01-2004/07/31
(主持)
歌仔戏幕表戏剧目及说戏人才调查
传统艺术中心
2004/04/01-2004/11/30
台湾歌仔戏历史建构计划之Ⅱ──日据时期歌仔戏剧团研究
科学委员会
2004/08/01-2005/07/31
(主持)
台湾歌仔戏历史建构计划之Ⅲ──现阶段歌仔戏剧团研究
科学委员会
2005/08/01-2006/07/31
(主持)
歌仔戏的戏剧概念与理论建构(I):以叙事学为重心
科学委员会
2006/08/01-2007/07/31
(主持)
  
  这些计划各有不同主轴,为了不同的目标设计了不同的执行步骤和重点,从执行方法上来看颇有差异。在此仅以其中较为单纯的「都会型民间庙会剧场表演环境调查研究」和较为复杂的「歌仔戏的戏剧概念与理论建构(I):以叙事学为重心」两项研究做为例子来说明。前者为剧场环境研究;后者则是一个剧种创作艺术和机制的总体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杨秀】

上一条: ·[董晓萍]田野关系是理论与方法的双重工具
下一条: ·[陈泳超]“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解读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
·[王秋萍 陈胜祥]民间信仰对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影响·[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