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孟慧英]满族的祭祀、萨满文本和神话
  作者:孟慧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8 | 点击数:26783
 
    3.野 祭
    野祭,民间又称放大神,它是萨满通过神灵附体的形式进行降神的祭祀活动。
    野祭所立神位称作大神案,其上绘有各姓的萨满神和他们的神楼。野祭开始时要排神。排神是对所祭神灵名称一一念诵,,含请神享祭之意。野神祭祀中,萨满请神送神一般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如在院中设一高桌,上置斗状器皿,内装米谷、插燃香,俗称“七星斗桌”,即“升斗桌”,实为一种请送神灵的神坛。相传七星斗是神灵来去的通道,或许这便是“升斗桌”名称之源。“升斗”即是在七星斗桌前的请祭神灵活动。
    野祭仪式由于所请神灵众多,每个神灵来去都有专门的表演,所以只能一个一个地请、送。把若干个请送仪式归为一组,又称一铺,因有分铺请神一说。以石姓跑火池为例:火池是用数千斤木炭之火铺成的南北走向的长十二米、宽二米、厚十五厘米的火床。此仪所祭为石姓第一代萨满神:头辈太爷。仪式中要升火、净足、封火(萨满率众栽立在火池左右各跑三圈)、跑火池(萨满及栽立们在火池中跑往返四趟)等。最后回神堂送神、谢神。
    当全部神灵请送完毕,便撤下大神案子、升斗桌和供品。萨满的帽、裙、鼓、腰铃等也都装入箱中放存。
    每个姓氏的大神名称各不相同,但都包含两类,一类为瞒尼神,即英雄神。祭祀他们,人们曰请神。这类神请来(即所谓附体于萨满之身)后,一般要与栽立对答问题。另一类为动物神,人们请这类神曰“放大神”。这类神来时主要为舞技表演,没有语言提问,栽立对他们负责唱请送、赞诵神歌。各姓大神的数量也不等,多则百多位,少则几十位。由于数量众多,每次祭祀,如果请送全部神灵的话,需要几天的时间。
    在野神祭祀中,侍侯萨满的人员,由于社会身份和技术能力的区别,在有的姓氏,还分成不同等级。据宋和平介绍石姓的栽立分五种等级,划分依据是年龄和掌握仪式技术的熟练程度。
    第一级助手年龄最小,地位最低,称“阿几格栽立”。“阿几格”,满语,意为“小”,即“小助手”,年龄在1015岁左右,他们只做传递祭器等简单工作。
    第二级称作“德博勒栽立”,年龄20岁左右。“德博勒”是“崽子”之意,此为不成熟的助手,做传递供品等工作。
    第三级是“阿西罕栽立”,“阿西罕”是“青年”之意,年龄25岁左右,即青年助手。
    第四级称“按木巴栽立”,也叫“按木巴色夫”。“按木巴”是“大”之意,“色夫”即“师傅”、“老师”之意。即“大助手”或“大师傅”,年龄在35岁左右。
    第五级叫“萨克达色夫”。“萨克达”是“老者”、“者”之意,就是老师傅,在40岁之后。这一级人员具有权威和地位,除了对族里祭祀有决定权之外,在祭祀中,他们还负责请神、送神。
    总之,栽立在祭祀和跳大神时的主要工作包括:大萨满跳神时,众栽立击鼓助威,诵唱神歌;配合大萨满跳神舞;侍候大萨满,帮他系腰铃、戴神帽、传递萨满神器等;准备祭品和所用之物,如杀猪、做供糕等等。
    一些姓氏能够领神的大萨满们,在其进入“昏迷状态”时要表演各种神灵降神的戏剧。这时栽立要判断是哪位神灵附了大神的身体,请、送的神名要唱准确、要及时应对大神提出的问题。虽然长期以来形成了关于每个神灵的固定唱词,但是大神偶尔还要即兴提问,因此栽立不仅要背熟原有唱辞,还必须头脑灵活,能够即兴对答。如栽立能力低差,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出尽洋相。据说石姓的多霍洛瞒尼是一个傲气十足、好刁难、喜欢提希奇古怪问题的一位神,他来的时候,栽立很难侍候。因此祭祀为栽立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栽立在此时进行了充分的表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李国俊]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化研究
下一条: ·[王宏刚]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相关链接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刘天佐]从“四时历”到“四时主”再到“天老爷”:“四时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演变·[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刘晨]帝王亲祀后土考辨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