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何溥滢]满族萨满教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溥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12 | 点击数:23681
 


   
  主要祭祷仪式

立杆祭天  满族祭天是最隆重的,多在春秋二季的大祭中举行。祭天的仪式虽因地域和贵贱而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可分为备祀、祈福、献牲立杆、享鸦鹊、享祚等几项主要内容。备祀:要准备酒、打糕、献牲的猪。最主要的是由萨满领着人上山,选取神杆和神石。神杆满语称梭罗,长一丈许。在距顶端一尺的地方,安置一锡制方斗。神石是立神杆时用来固定杆的基部的几块石头。祈福:在院内设案。祭主面南而跪,萨满向空洒米粒二次,致祭天祝祷辞。祝辞都是祈天赐福之类,如瓜尔佳氏的祝辞为:“……萨满跪在尘地上,祈祷各位神灵保佑,少者健康如栋梁,老者延年增寿。百年无灾,六十年无疾。保我财广福长,佑我全家太平。匀老成双,牛马成群。敬神祭祀,万代流传。祝毕,再洒米粒二次,祭主行九叩首大礼。献牲立杆:祈福毕,即宰猪。以血染神杆的尖端。将猪身各部位均割肉一块,放在院内锅中煮熟,将肉、饭供于案上。祭主复行礼,萨满复洒米粒,致祝辞。将猪颈骨洗净穿于神杆顶端,将猪胆、肉丝、米放在杆端之锡斗中。将神杆立在院子的东南角。享鸦鹊:《清太祖实录》载,满族始祖布库哩雍顺。即天女佛古伦吞食神鹊所衔朱果而生;数世之后,子孙暴虐,被部属所杀,惟一幼儿樊察又被神鹊所救。故此,满洲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祖11“祭神时必饲之,在神杆的锡斗中每一置食,乌及鹊必即来共食12享柞:案上供神的肉、饭,由祭主尝食。其余的肉、饭,由家人及客人吃,过路之人也可来吃。祭祀的肉,当天吃不完,剩余的全都倒在神杆下,用来饲鸦、鹊。
祭祖  满族富有之家一季一祭,贫者一岁一祭。先祖的神位、画像、家谱等平时藏于祖宗匣内,供于正室西屋西墙上。祭祖时,祭主在早晨便率同族人,在西墙适中安置供桌、木架,先将祖宗像请出,悬于架上,再由身体洁净的妇女将供品陈设于供桌上。之后,将猪引至祖宗神位前。祭主率族人齐跪,行三跪九叩礼。萨满系腰铃、持神刀,族人击单环鼓,男童二人击拍板,相与娱神。萨满歌乐词三章,每章毕,主祭与助祭者均行叩首礼。礼毕,祭主以酒浇猪耳,请祖宗领牲。之后省牲(杀猪)、退毛、解剖为八件,煮半熟,以槽盆按照部位摆放,供献于祖宗神位前。萨满手摇轰务”(二尺半长的木杆,上系铜铃),歌乐词三章,族人行礼如前。礼毕,撤祭,祖像还于原处。族人共享祚肉。祭祖时,也要同时祭马神,马神配享。因为满族以骑射定天下,故不忘同时祭马神。

注释:


《晋书》卷97,肃慎氏。
《旧唐书》卷199下,靺鞨
3
《新唐书》卷219,黑水靺鞨
《三朝北盟会编》卷3。
《成宗康靖大王实录》.十四年十月戊寅。
《建州闻见录》。
《听雨丛谈》。
《清太宗实录稿本》卷14,崇德元年四月。
《清太宗实录》,崇德七年十月丙寅。
《黑龙江外纪》卷6。
11金粱《奉天古迹考》。
12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色音]试析萨满癫狂术的心理生理机制
下一条: ·[白洪希]清宫堂子祭探赜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巴莫曲布嫫代表谈用法治守护非遗瑰宝:修改非遗法让“保护”成为核心关键词·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康丽]“非遗”这个标签不能乱用·[刁统菊]女性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