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朱霞 李晓岑]白族的手工造纸
  作者:朱霞 李晓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4 | 点击数:20285
 

  白棉纸的原料为构皮,构树是桑科乔木,表皮很滑嫩。纸工们告诉我们,制造白棉纸的构皮原料来自鹤庆中江镇及朵美一带,有栽培及野生两种。都是用马驮来的,约一元零一毛一市斤,向白族和彝族购买。构树在2 至3 龄即可砍伐其树皮,一般在春季、秋季或冬季砍伐,所以当地有春构、秋构、冬构几种称呼,每棵树的砍伐周期是两年。我们主要考察了六合灵地村,但对木禾村、地基蜜村也进行了一些调查,这些地区太偏僻,外人极少进入,当地纸工对我们极为欢迎。在灵地村,晚上住宿在64 岁的高祖珍先生家,与这位对白棉纸极为熟悉的老纸工彻夜交谈。白天,我们直接参加了白棉纸的生产过程,边干边记。据我们的直接调查,白棉纸土法生产工艺流程为:

  浸泡———加石灰———蒸煮———去灰———压榨———抹灰———二次蒸煮———洗涤———舂碓———加药———捞纸———榨水———揭坑———裁齐

  现将各工序分别详述于下:

  1) 浸泡把捆束着的构皮原料打开,浸在清水中,3 - 5 天之后,再捆成小把,然后再浸2 - 3 天就打捞出水。一般冬季浸泡约20 天,夏季11 - 12 天,秋季只用8 天。

  2) 加石灰将构皮堆放在地上,然后用铁钩钩放进调好的石灰浆中,随即捞出放入蒸煮锅(石头砌成的窑) 中。石灰的碱化作用将使构皮发软、脱皮。

  3) 蒸煮构皮装满蒸煮锅后,加上清水,燃柴火蒸煮,3 - 4 天后,构皮在蒸煮锅中呈现黄褐色,再从蒸煮锅中捞出。

  4) 去灰大水池中用清水反复搓洗,把不干净的黄色外皮洗去,并除去大部分石灰,放入缸中,加满清水浸泡一天,用棍棒搅拌清洗后,把水放出,再换新水浸泡一天,如此反复达10 余次,共20 天之久,此时料中的石灰已完全洗去。

  5) 压榨将纸料从蒸煮锅中捞出,放到木榨上,用木头压榨,并用钢丝拉紧,一般要压榨一天一夜,以除去大部分水份。

  6) 抹灰把灶灰均匀地拌在构皮上,一小块一小块地拌,并用稻草扎起,每千斤料可扎出650 块左右。

  7) 二次蒸煮把纸料再放入蒸煮锅中,顶上再盖上灶灰,加柴燃烧作第二次蒸煮,3 个昼夜后顶上的灶灰变为黄色,纸料则变成灰白色。

  8) 二次洗涤将纸料搬出,放入水池或流水中洗,把灶灰洗去,并把料中污黑的杂质拣出来。然后用手扭干一些。此时纸料为长30CM ,直径10CM 的团状。

  9) 舂碓把纸料从水池中拿出来,放到碓石上,分批用脚力舂碓,舂细为止,每团料舂15分钟左右,舂后纸料成为白色。每晚上约舂10 团料,舂碓时需2 人,1 人舂碓,1 人不断地翻料。

  10) 加药经过冲碓后纸料纤维已经非常均匀,此时可放到捞槽中,加清水调稀,并把残余灶灰完全洗去,再加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每抄2 把纸(700 张) 用5 桶沙松树根。用木棍搅拌,约拌400 - 500 次,把纸料完全搅细为止,搅拌时间约为一个小时。并先在木凳上放上稻草,再铺一层废旧竹帘。

  11) 捞纸让纤维均匀地分布于浆液内,把纸帘放于木架上,双手平抬,一端先沉入纸浆中,接着沉另一端,向内送,用手摇动一二下,再沉一端立即抬起以获得一边很厚的“纸头子”,然后用两手把纸帘平提起,再把帘上的湿纸扣在木板上。

  12) 榨水把湿纸放在木凳上,放上木板,先用人力压榨,然后再用钢绳将木板绞紧,压一个昼夜的时间,使纸呈半干状态,此后纸压为原厚的三分之一。

  13) 揭炕榨水后用木板把纸抬到火炕旁,将纸一张张揭开,趁潮湿贴于炕墙上。50 至100 张贴一叠,若是冬天就烧大火烘烤,夏天则视情况,也可以不烤火,贴在院内墙上,太阳光自然晒干。

  14) 裁齐烘干后,取下裁剪,造纸过程完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2008-04-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泳斯]阿坝民族走廊上的多宗教文化
下一条: ·云南大理感受古老白剧:寻找曾经失落的声腔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
·[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李容芳]傩仪的逻辑: 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杨李贝贝]唐宋时期汉文化对白族文化的影响·[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王丽清]白族两老友型故事研究·[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
·[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李容芳]文化秩序与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变迁
·[梁永佳]“叠写” 的限度·[刘守华 刘晓春]白族民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