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汪小洋]汉画像石中的女娲
  作者:汪小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31 | 点击数:25840
 

  三 汉画像石中女娲的意义

  汉画像石中,女娲人面蛇身的造型有着非常浓郁的原始气息。原始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主要来自于生育能力,蛇是卵生动物,生育力特别强,女娲的蛇身就有了这方面的联想和寄托。在原始神话中,蛇的生育本领不仅与女娲的造型相联系,而且也被移植于造物的神话里,许多造物的大神与蛇都有关系。在造物的神话人物中,烛龙就有着蛇的形态。《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海外北经》记:“钟山之神,名曰烛神,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之下。”袁珂先生认为,《山海经》里的这两个神实为一神。这个神人面蛇身,且“身长千里”,是个典型的蛇造型。开天辟地的盘古,也是蛇的造型。《广博物志》卷9引《五运历年记》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盘古是比较晚出的造物神,虽然有了龙的头,但蛇身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女娲作为生育神,还保留着蛇的身型,这一造型突出了她生育神的特征,却给她带来了神系地位的降低。在已有高度文明的汉代,仍然保留着动物的身型,这对她的宗教地位是不利的。比如蛇身型的烛龙,就有这样的不济命运。袁珂先生认为:“论起烛龙的形貌和本领,实在是很有做造物主的资格了。但因为他还明显地残留着动物的形体,未能像其他有名的天神那样地人化,所以虽然相貌奇伟,本领极大,到底没有人肯把他当作造物主看待,只好退居为一山的山神,也可算得是遭际不幸了。”(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女娲的情况。与烛龙不一定完全一样,但在汉画像石里没有改变蛇的造型,这也说明汉人的一个态度,就是并没有把她作为最高神看待的想法。另一个大神西王母,在先秦的古籍记载中,她对人类的贡献肯定没有女娲大,但是到了秦汉时期,她的长生之道被世人所崇拜,从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帝国君主,到社会基层的官员、财主,都对她礼拜不已,她的形象也因此有了巨大改变。《山海经·西山经》这样描写:“又西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完全是一个原始图腾的形象:虽然形状像人,却长着豹子尾巴,老虎般的牙齿,蓬蓬的头发,戴着首饰。在汉画像石里,西王母则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形象,而是一个相貌端庄、高高在上而神态安详的大神。所以,女娲蛇身的造型,本身就已透露出她“遭际不幸”的信息。

  汉代,女娲的地位比之于秦以前是降低了,但这样的变化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类早期受低下生产力的制约,人们思想中的许多概念是通过联想得到的,由蛇的卵生而联想到生育神,赋予她在生育上的种种想象,所以女娲有了人面蛇身的造型。到了汉代,生育的压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已经大大缓解,对生育神的崇拜热情也随之降低,所以女娲的蛇身造型也就折射出她地位降低的原因。

  影响女娲地位提高的因素还有一个,这就是她与伏羲的结合。在秦汉以前的古籍中,女娲与伏羲没有什么联系,女娲造人、炼五彩石补天、化生人类、制笙簧的等等贡献,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并没有伏羲的参与。再看伏羲,《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记他的身世是:“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淮南子·时则训》记他的地位是:“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暤、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暤,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作为东方之帝,是“五帝”之一,在这个排序中并没有与女娲有什么联系。不过,“三皇”的排序中,许多说法中有一种是伏羲、神农和女娲,这个排序联系了伏羲女娲,但他们是并列的关系。伏羲早期也有许多贡献,与当时的女娲一样也是他一人所为。《周易·系辞传下》记:“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王充《潜夫论·五德志》记:“(伏羲)结绳为纲以渔。”在伏羲和女娲他们各自单独工作时,他们的贡献都是巨大的.而且如其他大神一样,是很全面的。但是,当伏羲和女娲结合在一起后,他们的主要工作就只与生育有关了,即使有一些其他的贡献,也是由生育信仰而引申得到的。相对于女娲的其他生育传说,伏羲女娲结合孕育人类是最为流行的传说,她是以与伏羲共同、并且是列于第二位而获得这个知名度的,其地位自然不能与以往造人的女娲同日而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2007年8月14日

上一条: ·[廖明君]铜鼓文化与稻作文化
下一条: ·[范长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苗会与文化多样性*
   相关链接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樊存常]伏羲女娲 定情峄山 梁祝读书 峄山结缘 走进峄山 探寻情源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玟瑾]汉画像石中周公民俗形象的移入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王宪昭]神话的虚构并非历史的虚无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李靖]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
·[梁青]战后日本建国神话研究的理路·[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梁奇 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刘惠萍]民间信仰的正典化与现代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吴晓东]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刘宗迪]丁山的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