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潘蛟]火把节纪事:当地人观点?
  作者:潘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26 | 点击数:14082
 

  二

  中央电视台的这两位记者比其他记者提前一天到达西昌。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行动自由,他们决定径直去P,在那里再跟随“走进L采访团”行动。

  一进入P县县境,我们就看到了公路上竖立着一个新近搭成的大牌坊,上面的巨大横标说的是:“欢迎来到火把节之乡”,红底白字,格外醒目。据说,所谓火把节之乡,是指过去彝人在火把节期间爱汇聚拖木沟一带斗鸡、斗羊、斗牛、摔交、选美,而拖木沟则属于P县的辖区。不过,拖木沟一带也是B县和P县的交界地带,因此B人对于P人抢注“火把节之乡”颇有微词。

  到达P县城时已是晚饭时分。在县政府接待室还没有坐下来,当地的接待人员便带领我们去县政府食堂就餐。食堂就在政府大礼堂旁边。在去食堂的路上,我瞥见礼堂内外摆满了参桌,桌上已是杯盘狼藉,但桌的四周仍坐有身着彝族盛装的男女青年,而礼堂内主席台上则有人引项高歌。据说这是县府为该县卡拉- OK 大奖赛闭幕、颁奖和答谢而举办的宴会,该县委书记的卡拉-OK唱得尤其好,在礼堂主席台上已一气唱了三首歌。显然,为把P县建设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大县,为使全县人民“能歌善舞”,该县的父母官可谓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当时我奇怪,为什么同行的这两位记者不觉得应该回接待室取出设备来拍下这动人的一刻。后来我才明白,他们觉得这样的场面太“人为”,他们希望拍摄的是“自然”、“本真”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他们不觉得,“能歌善舞”其实更多地是外来旅游人群对于当地少数民族的想象和渴望,而当地少数民族则在努力按照这些旅游消费者的想象和渴望塑造自己。

  为了捕捉到当地人“本真”的节前生活情态,同行的那位编导请求当地政府在第二天安排我们去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采访。第二天一早,县政府派了一辆车送我们到一个离县城约有4-5公里远的山村采访。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一个记者以及他的当地顾问,他们同样是被县府安排去这个村子采访。进村后,我们被带到了村长家。当地的乡长已在村长家等候我们多时,并请来了两位彝家姑娘向我们敬酒,并准备为我们做歌舞表演。我们的编导怕拍摄时间被白白耽误掉,因此只接受了敬酒,却婉言谢绝了姑娘们的演唱和表演,弄得这位乡长有些扫兴。这位乡长看上去很年轻。为让他忘掉刚才的不快,我主动与他搭讪聊天。经闲聊得知他是汉族,但与我同乡,是在越西县城周家巷长大的。他原本在县政府机关工作,最近才来此乡挂职锻炼。

  这个村子在当地看来较为富裕。村民们在忙着收拾刚收割回来的烟叶(许多住户甚至有自己新建的烟叶烤房——而据我所知,彝人在过去没有这种烤房),村中看不见任何火把节节前的喜悦和躁动。经过打听,方得知该村在几天前就已过了“火把节”,而且过节的方式基本上是家庭式的,即,没有举行诸如斗牛、选美这样的大型社会活动。此景有点让人失望,12频道的那位顾问建议干脆来做“摆拍”。经他的安排,男主人抱来了一堆枯蒿杆,坐在院子里,做出正忙于为火把节捆扎火把的样子,女主人则找出了针线来,“赶着女儿做节日盛装”。当这个被导演的剧目进行到让户主打鸡、用火祛晦、祈福时,户主从隔壁灶房里点着一个火盆,端进屋内来,这时我们才发现,这屋内竟然没有火塘!经询问才知道,在几年前,当地政府搞“形象扶贫”,改善当地人的居住卫生条件,拨款帮助当地人在隔壁修建了灶房和畜圈,因此家中的火塘和畜栏也就被革除了。此景让我们的编导骤然失去拍摄兴趣。他似乎丢掉了火塘,便丢掉了彝人尚火的本真。对此,他耿耿于怀,在离开P之前,竟特意对县长进行了录象采访,追问了革除火塘后的彝族文化保护。然而,12频道的那位记者似乎不在乎眼前的这些变化,他让户主一遍又一遍地念颂用火祛晦祈福时所念的颂词,以便他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每一个细节。

  在拍完该村返回县城的路上,我们在该村所属的区公所做了短暂停留,看见操场上大约有近百个青年男女身着彝族盛装,手握红绸带,操练队形和舞姿。这是该区为参加明天城里的火把节庆典而组织的仪仗队伍。这些身着盛装的队员满头是汗,看来已在烈日下排练了一些时候。指挥他们排练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尽管他只穿了一件引有Nike字样的T恤,看上去要凉爽一些,但他不时需要把音乐停下来,高着嗓门做示范,纠正队员们的队形和舞姿,因此看上去也很上火。据说,在火把节庆典仪式上,县里要对各单位组织的仪仗队伍进行评比,优胜者会得到嘉奖,因此各单位都很重视自己的仪仗队操练。

  回到县城,得知记者团恐怕要在深夜里才能“走进L”。晚饭后,没事干,便去街上闲逛。该县城不大,只有一条长长的主街。虽然已是傍晚时分,但街上的人流没有减退,反而在增多。街边的饭馆、商店、电子游戏厅、发廊、卡拉-OK厅,以及各式各样的烧烤、小卖地摊正在喜气洋洋地忙着招呼顾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熙攘于街的人群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外地游客。看得出来,他们大都从乡下赶来观看明日火把节庆典的彝人。

  在街上走着走着,我们突然觉得街上的人流变有点儿拥挤起来。举目向前望去,看见了一条横幅标语跨街悬挂在空中。留神读去,上面说的不是“欢迎来到火把节之乡”,而是“欢迎省篮球二队光临我县指导”。走到横幅悬挂处,发现附近有一个露天灯光篮球球场。球场的看台和空地上挤满了观众。他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篮球比赛。据说这仅仅是一场县内区一级的比赛,而省篮球二队与另一支从外地邀请来的篮球队之间的比赛则要在明日庆典仪式结束之后才进行。看到当地人对于篮球比赛的执迷,编导颇有感慨。他说,其实我们更应该来拍一部“边城球赛”,讲述省篮球二队给当地带来的期盼和兴奋,分析篮球给这个小城带来的欢快。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他好象不能随意改变原定拍摄计划。不过,透过这事倒是能够看见,我们更多地是在面对当地人对于现代都市繁华的向往,而不是他们对“火”、对其本土性的迷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陈勤建]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下一条: ·[张勃]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当下语境中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