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能否讲一点您所了解的我国的相关情况?
朝戈金:我国政府近年来有一系列的举措。例如,2005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和“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到“中国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水平”。这里已经充分关注到了城乡协调发展与文化权利的保障问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缺乏表达文化需求的机制,而以往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这导致西部农村群众在自主选择文化产品消费方面余地很小,他们的文化权利也较少受到保护。记者:凡事都有两面性。文化多样性的强调,有什么副作用吗?
可以说有某些负面效应。一个副作用就是学界和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近年来,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所掀起的媒体炒作和网民激辩,实质上都反映出人们对多元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多样性应该建立在认可他文化以及开展对话的基础上,以便相互了解、欣赏和尊重。有的学者热衷于高谈传统的保护乃至“捍卫”,不谈文化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甚至还有学者不问民生疾苦,却希望自己研究的村落和传承人维持现状,扮作“活标本”,以满足这些学者要追寻“文化原型”和“传统本真”的愿望,这样的学术诉求很难说是以人为本的。其实,对于广大的农民群体,对于少数民族群体,对于很多不同文化传统中的民众,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来讲,他们自己的文化自主和选择更为重要。
记者:您认为多元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
朝戈金:用最为概括的话说,中华民族的文学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保存有大量异质因素,如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文艺样式,在表演艺术、叙事文学等方面成就突出。如在多个民族中保存至今的规模宏大的英雄史诗演述传统,藏戏、维吾尔的12木卡姆、蒙古的好力宝、彝族的克智论辩……它们以独有的魅力,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审美享受。总之,少数民族的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多是属于不可再生的。它们成为优美的艺术享受的源泉,成为开发新人文精神的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文化多样性理念的倡导,与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文学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关注这个问题的缘故。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10-31 15:15:31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