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王海晋]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王海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8 | 点击数:7477
 

  ●旅游开发与保护

  谁也没想到,17日参观会让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富教授如此生气。气愤的原因很简单,BMW文化之旅的队员们没看到真正的非遗项目,而是为旅游而设的民俗歌舞表演,尤其让祁教授生气的是民俗歌舞表演还打着非遗的旗号。

  民俗公园里的民俗歌舞表演随处可见,祁教授有何生气?而且姑娘小伙更漂亮了,音响更专业了,演的和看的都皆大欢喜?祁教授说,这不行,这不是非遗的真实再现:一、演员是专门演艺为生,而非传承人;二、音响都是录音、假唱;三、演出完全是商业演出目的。

  一次非遗文化之旅看到个把非真正的表演本也无可厚非,然而祁教授的态度着实让人惊讶。惊讶之余又生了几分喜欢:一、看到了国内非遗保护的真实状态,也就是绝大部分还是好,个别还有问题;二、非遗项目已经显出了它的市场价值。各级领导言必有非遗,旅游项目也用非遗做招牌,说明非遗的价值深入人心。只是我们的非遗保护之路才刚刚开始,社会对非遗的认识也刚起步。只有祁教授这样的专家多生几回气,多一点愤怒,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走上正轨。

  ●传承人保护尤为重要

  非遗项目从形式上看,在某些方面也不如艺术作品完美,比如在四川九寨看白马亻刍舞的时候,很多村民头戴面具身披彩衣,跳起舞蹈之后露出的裤子是西裤,脚上穿的还是皮鞋,显得很不专业。但是专家表示,非遗的价值之一就是在于它是原生态的,也就是说演员不是专业演员,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牧民,在业余时间表达他们的文化形态。对于一些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而言,非遗的项目里能够读到他们民族的历史和曾经的生产生活只言片语。

  专家表示,正因为如此,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才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非遗项目的保护离不开它所生存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因此国家近年来陆续成立了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所必须的文化生态综合起来保护。2008年8月,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成为我国继闽南和徽州之后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此,由热贡艺术、同仁古城、热贡六月会、於菟以及藏戏等文化形态构成的热贡文化进入了整体性保护时期。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以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组成部分,2009 “BMW中国文化之旅”于6月10日从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出发,一路深入走访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集区,经若尔盖草原和甘南地区到达甘肃兰州。接下来车队到达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而完成历时9天、2200公里的旅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总监谷晶女士表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看到这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饱含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和感动,并坚信它们一定会被完好地传承下去,绵延不绝。同时,我们也希望藉此呼唤更多来自社会各界对守护和重建灾区精神家园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09/07/07 00:37

上一条: ·莞城千角灯唯一传人离世 千角灯制作或将整理出书
下一条: ·颜志图:“讲古佬”的痴古人生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