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王海晋]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王海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8 | 点击数:748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危机中的希望———

  只授家人不授外人、只许男人演出不许女性上台等等传统习俗正在被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过程中,传承人走上了传承与创新之路。

  日前, 2009年BMW文化之旅在从成都出发后,经过了甘肃兰州,抵达青海西宁结束。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传承人的保护。

  在黄河边的兰州水车公园里,文县池哥昼、武山旋鼓舞以及武都高山戏等十余项非遗项目走出深山。“风情天下奇”的白马池哥昼,是白马人从对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传承至今的一种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祀活动,充满了神秘色彩;武山旋鼓舞,鼓形如蒲扇,舞姿腾跃翻转,歌声清脆悠扬;太平鼓舞 “弯弓射雁”的舞姿,气势磅礴,配以如雷的鼓声,给人以振奋和激励;除此之外,参加展演的还有苦水高高跷、永登硬狮子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有如群星闪耀,令到场观众目不暇接。

  代山海今年50岁了,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山旋鼓舞的传承人,他已经是家里第四代传人,他介绍说,他所在的武山县的代家沟村有2000多人都会武山旋鼓舞,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5岁。他的儿子也在当天表演的队伍中。而在几年前,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并不多。这各舞蹈是表达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福。如今,这一项目已经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不仅在当地红火起来,全国各地都有演出的邀请,他现在是常年在外“奔波”。虽然一场表演下来已经是满头大汗,代山海表示一点都不累,他就是因为太喜欢打鼓才选择了如今这种生活,他的儿子也喜欢,他们都是因为喜欢而打鼓。

  ●传承之下并非完美无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羌族释比的传承人朱金龙介绍,他今年已经57岁,而他从岳父那里学得的羌族经文不足40%,而他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那些口授心传的经文正在逐渐走向消亡。在20万羌族人中,只有寥寥几个人会背诵释比经文,而且他们多数都已年过花甲。

  在四川九寨县,南坪曲子演奏者陈美青介绍,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作为一种弹唱形式,南坪曲子蓬勃发展,但是形式复杂的贝宫调却因为老一辈艺人相继辞世则濒临灭绝,由于贝宫调的曲子和词都比较复杂,每个贝宫调都讲述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现在懂贝宫调的人也寥寥无几。

  面对非遗项目保护的严峻现实,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向受灾严重且极具代表性的文县池哥昼、武山旋鼓舞以及武都高山戏等十项非遗项目各捐赠30万元人民币,以帮助这些项目早日度过灾后困难时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公关部总监李英君女士表示,此行旨在深入挖掘灾区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宝,充分展示震后一年中灾区人民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对部分项目进行捐助。同时,此行还将探索积极应对灾难、恢复文化生态的有效途径,并希望借此为提升全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文化自觉做出贡献。

  ●危机之下必有创新

  武都高山戏的传承人尹维新不仅打破了数百年来高山戏无本唱戏的窘状,编写了高山戏的剧本,还有了配乐、舞美设计。而且在尹维新的努力下,舞台演出时女人不能参与表演的陋习被彻底打破。

  据甘肃省文化厅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些非遗项目已经走进了学校课堂,比如皮影就进入了小学校本教材。一方面要加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普及群众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欣赏。这样才能更好在发展中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甘肃省文化厅的工作人员介绍,甘肃目前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项,传承人50余位。

  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方向100多公里的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热贡地区一处藏民小院中,西道合带着他的十余位弟子正在紧张忙碌地创作唐卡。这些色彩鲜艳的画作表达了藏民朴素的信仰,也可以说是藏民居家必备的装饰。由于近年来越来多的人士喜欢和了解了唐卡的艺术价值,唐卡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热销品。然而西合道表示,他的作品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也就是说不是用来“卖”的。对此中国社科院贺教授解释说,唐卡的价值不仅是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还包含了创作者的信仰,从这一方面而言,它的价值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艺术品的区别之一。据了解,西合道是第一位打破传统,把原本家庭内部传授的唐卡技术传授给学生的唐卡大师,现已带出20多个徒弟,为热贡唐卡艺术的传承做出极大贡献。

  而在距离西道合家不远的热贡画院里,唐卡的另一位传承人娘本已经把唐卡创作产业化发展。在画院的墙上还挂着“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的牌子。娘本表示,这些来学画的青年经过三四年练习基本可以独立作画,经过七八的练习,一些素质好的青年就可以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有些已经自己开了画室带徒授课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09/07/07 00:37

上一条: ·莞城千角灯唯一传人离世 千角灯制作或将整理出书
下一条: ·颜志图:“讲古佬”的痴古人生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