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刘晓峰]什么支撑着今天的日本?
——写在日本《人间国宝》周刊创刊之际
  作者:刘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5 | 点击数:14400
 

  恢复和建立中国的匠人文化

  在21世纪第六个年头,日本开始刊行《人间国宝》杂志,在我看也并非偶然。很多中国消费者,应该都对几年前的三菱帕杰罗越野车事件记忆犹新。其实,即便在日本国内,在进入2000年后的日本,从雪印牛奶中毒事件,到2005年的结构建筑工程师渎职事件,“made in Japan”都正被敲响警种。早在1991年,日本著名学者千石保就曾经发表《“认真”的崩溃》,批评新一代日本人中流行的“即时满足”——他们以追求眼前的快乐生活为目的,不思进取,丢掉了认真和敬业这两样日本人走向成功的传家法宝。他认为,这样的年轻人涌进产业成为主力,将会因为缺少认真的精神而最后破坏掉日本人建立在奋斗和努力基础上的幸福生活。《人间国宝》的创刊者们,大概同样看到了这一面,并期望通过这本刊物祭起匠人文化这一传统的宝刀,期望通过自己的宣传,唤起日本人对于“匠人文化”的重新重视。

  或者正因如此,第一期《人间国宝》杂志,刊登了日本著名教育学家河合准雄写的发刊词。内容上则集中于传统工艺中的陶艺,主要是有关日本近代陶艺旗手的富本宪吉和新型染色工艺的创造者近藤悠三的报道。说来匠人文化从来就不是日本人的专利。比如说到陶瓷,我就想起1997年在京都博物馆看到一次日本藏中国陶瓷展,想起展览陈列的那些精彩夺目的宋代瓷器。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历史上我们的工匠也曾创造出过今天仍然令世界震撼的作品。而在那些作品的背后,一定曾经存在过一个今天对我们已经不熟悉的匠人文化。

  网上很多网友热心于使用各种数字来比较,讨论中国还需要多少年赶上日本?这个问题在我看,根本不是数字的问题,而是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实践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把认真和敬业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的制造业有一天能把 “made in China”打造成一个世界优秀品牌,那么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距离是屈指可数的。而如果我们只满足于为世界生产价值低廉的初级产品,满足于自己的工作处在差不多和马马虎虎的感觉中,那么,这个距离就不是用数字可以衡量的。如果说,日本人能够通过宣传和教育把认真和敬业的匠人精神传递给新的一代,那么,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完全可能重整河山,恢复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匠人文化。

  据说,文化部已经开始评选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掌握中国最优秀工艺的工匠们,能进入了他们评选的视野,更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有一本中国的《人间国宝》杂志。

  在中国的制造业渐渐开始进入发展瓶颈的今天,说来恢复和建立我们中国自己的匠人文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任务了。

 

 (本文转自 刘晓峰著《日本的面孔》,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海碰子空间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峰]谁是“人间国宝”?
下一条: ·[王林 秦子来]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实施抢救性记录应遵循的原则·独守匠心的加拿大独木舟工匠
·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拓展研培计划 助力地方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