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数字网络技术 “复活”加拿大土著语言
  作者:记者 赵青 杨士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9 | 点击数:6681
 


        新华网渥太华6月24日电(记者 赵青 杨士龙)在加拿大历史上,土著儿童曾被强制接受天主教同化教育。这一错误政策虽在1970年得到纠正,但它对土著语言和文化造成的危害却是深远的。目前加土著人中只有24%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谈,50多种土著语言濒临消亡。

  为对土著语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加拿大各土著民族长期以来都在苦苦寻求对策。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他们看到了重塑未来的希望。

  居住在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南部的克图纳夏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为传承民族语言而“触网”的印第安民族。从1999年起,克图纳夏族4个保留地当局就开始请能讲克图纳夏语的老人们协助制作教学录像片,录像片经数字化处理后上传到保留地公网上供青年一代学习。

  克图纳夏民族委员会传统文化和语言部主任丹·马基对这一决策深表庆幸。从2007年至今,能熟练讲克图纳夏语的老人中又有6人离世,目前仅存24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已90岁,最小的也已72岁。

  研究表明,克图纳夏语同世界上其他语言没有任何联系,一旦消亡就无法复原。马基说,每一位老人的离世都在提醒大家,我们的语言正在死亡,必须要留下更多的数字资料。虽然克图纳夏语有自己的字母,但如果没有声音资料,后代是无法学到正确的发音的。

  同加拿大其他地区相比,克图纳夏保留地同其他土著人社区一样,基础设施要落后得多。最初克图纳夏族人是通过拨号方式上网,来跟着教学片学语言的,但网络速度太慢严重影响了很多人的学习热情。克图纳夏保留地遂决定建立自己的宽带网,并于2007年3月建成。这也是北美第一家由土著人拥有、向所在保留地每个家庭开放的宽带网。

  克图纳夏族人为宽带网建设倾注了极大热情。90岁的威廉老人把在外工作的儿子的卧室改造成了电脑室,结果儿子回来后只好睡在屋外的帐篷里。

  圣玛丽保留地是克图纳夏族4个保留地中面积最大的,人口400人。保留地酋长索菲·皮埃尔为给宽带网中心筹款,每年都要组织高尔夫球公益联赛。她认为,宽带网不仅能推动克图纳夏语的学习和使用,对提高保留地整体生活和文化水平也有重要作用。  

  圣玛丽保留地居民安娜奈特一开始用电脑的时候,连电源开关都不知在哪里,但现在她家已有3台台式和3台笔记本电脑。上网知识都是女儿教给她的。安娜奈特每天都拿出很多时间学习民族语言。她说,知识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居住在偏远保留地的人们能通过远程教学学习真是太好了。

  克图纳夏民族委员会传统文化和语言部行政助理鲍兰·尤珍直接参与了保留地数字化建设工程。她直言这无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有很多时候都想放弃,但一看到老人们听到孩子讲民族语言时的激动情形,她又觉得责任和信心倍增。

  现在,克图纳夏民族委员会以宽带网为基础,已经建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克图纳夏语数字教学系统,包括一个名为“第一声音”的免费资料库,里面有互动词典、传说和歌曲、常用词语和网络语言游戏等。从今年秋天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还将协助他们正式开设网上语言课程。

  “能改变可预知历史(语言消亡)的人不多,但依靠光纤和辛苦工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马基说。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6月26日 08:05: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季剑青]北京话的乡土底色
下一条: ·复活还是记录: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选择
   相关链接
·[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饮水思源:土著语言和知识
·[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田德新]加拿大里多运河的立法经验与借鉴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专家共同探索文化与技术的协同方案·独守匠心的加拿大独木舟工匠
·龙泉寺传说:宗教也需要“现代化”·托马斯·佩提特 (Thomas Pettitt):口头传统与数字技术 [视频]
·[李鹏飞]加拿大印第安人的自立之路·[彭雪芳]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汗屋仪式
·[关注濒危语言]威胁土著语言的疫病·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契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