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演唱厅聚集了一批年轻艺人
在旧社会,作为以《格萨尔》说唱为生活来源的艺人,没有社会地位,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以浪迹高原的形式,随着朝圣的人群、经商的驮队在途中、在神山圣地为人们演唱《格萨尔》,维持生计。正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涯中,锤炼出一批优秀的说唱艺人,他们边朝拜,边说唱,高原那气势雄浑的山山水水赋予了他们恢弘的气魄和坦荡的胸怀,在与各地艺人会面交流中,不断丰富和锤炼他们的说唱技艺,为此,大部分优秀说唱艺人都是以流浪说唱为生的。
年轻艺人生活在新社会,本来有着稳定的牧业生活来源,他们更多的还是受到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吸引,来到交通较便利的城镇,以说唱《格萨尔》或其他手段为生。西藏那曲镇是个典型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曲地区文化局群艺馆率先办起了《格萨尔》演唱厅,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由固定的艺人说唱,观众花一、二元钱买一张票就可以听上大半天。在那曲群艺馆的提倡和示范下,这种《格萨尔》演唱厅的形式不断发展并商业化。现在,在那曲镇就有三个由私人创办并经营的《格萨尔》演唱厅,老板雇佣说唱艺人,每天上、下午数小时,每月付给艺人300-800元不等的工资,观众来听《格萨尔》说唱,同时在演唱厅里消费,如喝茶、吃饭等等。由于有了市场需求,年轻艺人陆续从偏远的家乡来到那曲镇,在演唱厅里找一份固定的工作,租一间房子,开始了在城镇的以说唱《格萨尔》为生的定居生活。
那曲县说唱艺人扎西多吉(35 岁)
如今在那曲镇定居的年轻艺人就有十多人,如班戈县的阿旺巴登、比如县的仁珠、安多县的纳木色以及那曲县的玛德、扎西多吉、多吉然巴、罗桑、曲桑、普布等,他们都是近十年左右迁徙来那曲的。这些艺人大部分在《格萨尔》演唱厅说唱,个别艺人在外说唱兼做一点生意,如那曲县艺人扎西多吉在那曲镇定居后,既以说唱为生,又靠给别人看病挣钱养家。由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开始在那曲镇盖房子,准备长期定居。最早来那曲的是次仁占堆,他1987年从申扎县来到那曲定居,现在已经成为那曲群艺馆的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组织、管理说唱艺人工作;另一位那曲艺人巴嘎也在那曲定居,并在群艺馆工作。
他们有在演唱厅里说唱的经验,再加上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艺人接触和交流,使他们成为更加成熟的艺人。可以说,那曲镇《格萨尔》演唱厅的建立吸引了《格萨尔》说唱艺人集中到这里,而越来越多的艺人的到来,使那曲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格萨尔》传播与交流中心。
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对《格萨尔》大规模抢救与弘扬,提高了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使全社会对《格萨尔》文化传统价值达成共识。在牧区民众的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中,形成了以格萨尔文化为主要支撑的独特现象。在这种氛围中,培育了热爱《格萨尔》的一代年轻人,他们除了受到广播、报纸、书籍的影响外,格萨尔藏戏的广泛流传、格萨尔文化设施、中心的建立都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史诗《格萨尔》的氛围,使他们比父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格萨尔》,从而成为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代特殊人才。
《格萨尔》说唱传统仍在延续和发展,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加以关注,使这一藏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杂志网 2008年07月14日 16:1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