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编者按
  作者:利维埃尔(Françoise Rivière)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8 | 点击数:18832
 


韩国艺术家Kim Ki-Chang 的作品
« Mou-ak » (民间舞蹈),1982年列为教科文组织藏品。拍摄: Patrick Lagès. © DR

编者按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特别的方式庆祝了世界多元文化日(5月21日)。整个五月,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多元文化节,十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展现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这一节日同时还在其他几个国家及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实地见证了文化与多样性之间的本质相似性,教科文组织《信使》对此予以报道。


 
        文化与多样性互为基础。实际上,诚如在其作品和符号中所见,一方面,文化既有其独特性,另一方面,它又与其他相异之物以及前所未有的惊奇之物具有相通之处。而且,文化既加深了事物间的差异,又稳定地构成了普遍性,而这种差异的加深和普遍性的稳定,既没有完结,也不会枯竭。从这方面来说,文化只是关于多样性的工作,既阐述着多样性的内涵,又丰富着多样性的内容。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多样性,没有多样性也就没有文化。 

        这个世界首次成为多样性一体化的世界,而不再是假设的差异并存之地。我们目前所居住的地球上仅有一个人类,我们甚至可能是所有物种的唯一主宰。而能够让我们思考决定着地球未来命运的事物状态的,正是多样性这个概念。 

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上妇女
© 教科文组织/Georges Malempré
 
        多样性概念既源于普遍性概念,又涵盖了种种特性,两者均在其身上得到体现。由此,多样性概念向“人类思想”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类共同状况的新方法,而这种方法也是符合人类共同命运现状唯一的研究方法。多样性概念至关重要,今后它将成为世界上人类智力之源。 
 
        这也是教科文组织自其《组织法》公布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最近又凭借2001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5年通过的《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今年,国际多元文化节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和世界多个国家同时举行,旨在展现文化与多样性的这种根本的亲缘关系。 

        本期教科文组织《信使》的主要介绍此次国际多元文化节的活动。 


        弗朗索瓦兹•利维埃尔(Françoise Rivière),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9年第5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天鹅之美
   相关链接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
·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七个创意经济项目获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支持
·[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
·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